[关键词]开放式基金;择时选股;基金绩效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39
1 量化投资择时选股的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量化投资被西方投资界称为颠覆传统投资哲学的投资革命,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60年里被证明是一种可以对冲市场风险,以概率取胜的高收益投资模式。相较技术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量化投资者凭借其高频交易和不断适应市场的量化投资策略,在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中获得了远超其他策略的收益。詹姆斯·西蒙斯所掌管的大奖章基金从成立开始,年均回报率高达38.5%,运用量化的方法而获得交易的套利。量化投资策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收集和总结后得到的交易策略,主要是通过高频交易对市场存在不合理估值进行纠错,来寻求α收益。
1.2研究意义
从国内现有的采用量化投资方法并且运作一段时间的基金来看,在A股这样的市场应用更加具有前景,通过量化择时策略对历史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达到预测价格的目的。一般来讲,量化择时选股策略可以分为基本面与市场行为两类。其中,基本面选股策略中常用多因子模型,重点运用选定的某些因子指标作为股票遴选的标准,通过结果满足标准作为买进股票的对象,反之不满足的则作为卖出对象。根据投资者的操作理念、投资风格可以大致分为价值型、投机型等类别。无论何种投资者都会或多或少依据一些因子判断股票涨跌。然而,当多数交易者同时采用某一因子指标时,促使该因子具有显著有效性。这些因子和收益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
2 量化择时选股理论的研究
2.1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分析模型
基金分析模型的基本思路一般都基于CAPM模型进行拓展衍生,将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分离和量化,进而做出评测。应用最为广泛的有:特雷诺和玛泽(Treynor & Mazuy,1966)的T-M模型、Jensen模型(Jensen 1968)、亨里克森和莫顿的H-M模型(Henriksson & Merton,1981)等。
2.2模型设计及研究样本的选取与处理
本文以单因素T-M 模型为理论基础因子,分析三个时间段(2006年1月1日—2007年9月3日,2007年10月8日—2008年10月8日,2007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各种类型基金的选股以及择时能力的情况,并分析每个时间段基金经理的能力表现。
分析模型如下所示:
ri-rf=α+β1(rm-rf)+β2(rm-rf)2+εi
其中:α表示选股能力指标,β1表示基金当时面对的市场系统性风险,β2表示择时能力指标,εi为残差项,其他变量表示的含义与Jenson模型相同。
假如β2大于零,那么表明基金经理凭借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能够把握市场的机会,做出准确的研判,基金经理具有择时能力;否则就表明基金经理在能力、经验,以及把握机会方面还相对欠缺,择时能力方面较差。参数α表示投资组合收益率差异,在α大于零的情况下,表明基金经理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在选股方面可以独当一面,如果个股选择的能力较高,那么α值越大。需要指出的是,α分离了择时和选股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中国证券市场量化投资研究———量化择时选股策略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