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激励措施是否有效,取决于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在当前国家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高校教师的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完全可以得到满足。而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的知识分子,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才是他们最典型的内部特征。相比较而言,他们可以容忍经济上的清贫,却无法忍受精神上的窘迫。因此,要达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的目的,使激励措施更为有效,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就必须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了解教师在想什么、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并尽可能地满足其需要,倡导个性发展,使其感受到来自管理者的人文关怀。
3.建立平等、宽松的工作环境
在高等院校,教师追求的利益既是经济利益,从长远来说更是一种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教师选择一个学校往往是以追求良好的个人发展前景为目的,而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教师个人发展成就得以满足的通路。所以,建立平等、宽松的工作环境,搭建干事业的平台是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关键。可以用“银行效应”来形容宽松的工作环境对高校教师的作用。“银行效应”是指银行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存款,实行的关键措施是存户有取款的自由,自由度越大,吸引的存款额也就越大;限制或取消取款自由,其结果不是保住了存款,而是急剧减少乃至破产关门。
高校应该根据教师个人的兴趣、特长和能力,为其提供能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和机会,并不断创造条件,优化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术环境。高校环境是由学校的知名度、学科水平、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等因素决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是教师努力工作的基本环境和基础,但学术环境建设更为重要、更加困难。学术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学术硬环境主要包括实验设备、文献资料、科研经费、后勤保障等,学术软环境主要包括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有宽松自由的学术气氛、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人都有受尊重的需要,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工作充满热情。在高校教师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陈湘洲,陈仁新.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机制探索[J].科学与管理,2005,(5):54-56.
[2]刘铁中.试论以人为本与高校教师管理[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44-45.
[3]章荣琦.论以人为本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12):90-9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对实施高校教师管理的启示(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