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素质教育的内涵
金融专业的素质教育应强调以下几点:
3.1 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专业理论知识也即金融学的理论功底,要首先注重经济学基本理论功底的培养,其次才是金融理论。打好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唯有这样,才可以对不同经济理论融会贯通和娴熟地运用,并独立思考与分析经济现象。许多世界有名的经济学家莫不花了相当精力学习与掌握前人留下的基本经济理论,再提出自己的理论的。
3.2 宽厚的通识性的基础知识
它既包括与金融学相关的原理知识,还包括人类在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科学的其它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知识,其中语言表达、书面写作、英语、数学与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知识都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
经济工作中各个专业具有较大的相互关联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
3.3 一定的金融实务工作能力
金融专业毕业生最终要从事金融业务的具体操作,在强调理论基础同时,与实践有机结合,直接服务于具有一定金融实务工作能力的目标。实务课程要求实,并要注意与金融自身的发展相一致。传统的金融教学重要是货币信用经济学的教学,它是建立在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之上的,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股权资本优势日益凸现,由此西方金融教学开始日益重视资产定价,衍生金融工具、货币时间价值等金融经济学的内容,我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偏重经济学院办学模式。我国加入WTO后必然对金融人才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我国金融办学模式中应考虑融合经济学院办学模式与商学院办学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在实务课程教学实践中,可采取多种方法途径,可以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论基础之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情境教学,如模拟银行,证券市场,或结合真实证券市场来操作。笔者所在学校就曾与当地金融部门合作,取得他们的赞助,举办过外汇交易、期货买卖与股市操作大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可与金融报刊杂志联合举办讲座,邀请从事实际工作的业内人士直接向学生讲授金融业务。笔者在讲授《保险学》这门课时,就曾邀请过保险公司的展业代理、精算师,管理人员到课堂面授机宜,深受学生欢迎,课后大家都热切交谈,久久不愿散去。后来这个班好几位学生毕业后都进入了保险公司并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
总之,本科阶段实务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要通过实务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掌握与应用金融领域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让学生获一定实际工作技能。
3.4 较强的开放、创新与竞争意识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这个过渡过程之中,其中最重要的转变就是观念的更新,正如小平同志说要“解放思想”。因为一切的转变根本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所培养的金融人才必须具有相应的新观念,这其中包括:
3.4.1 竞争与创新意识
金融业未来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激烈富有挑战性的行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中显著的特征即“金融创新”的风起云涌,它带来的新的金融工具、新的经营方式,新的服务体制、新的金融市场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金融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方式,引起了金融领域方方面面的革命,大大促进了全社会经济的高效率运行,也刺激了金融业的竞争。对中国而言,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金融体制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的变化,金融管理、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等都会与计划经济时期明显不同。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金融业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因此,培养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他们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很重要的。
3.4.2 开放意识
当今世界处于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再闭关锁国搞经济,封闭就会带来落后与贫穷,只有开放才会富强。中国是最好的见证。因此,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变。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更加日益融为一体。因此,金融教学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熟悉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惯例,对于造就金融人才是必须的。因此,金融专业培养的学生要适应日益开放的金融领域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意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