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工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内津贴进行了大的改革.这一阶段时间大致为1999年5月至今。1993年以前基本上是以职务、资历为主的统一而又刚性的工资制度,无论绩效如何,相同资历的人基本都能获得相同的报酬,工资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特征十分明显,基本属于“身份”管理。1993年至1999年期问,固定工资与活工资相结合,但活工资部分比例较低.激励效果不明显,成为引发1999年事业单位津贴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2006年建立了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2 我国事业单位现行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资水平与各类事业单位的目标不协调、标准较低,没有充分体现事业单位员工的劳动和职业特点,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
(2)工资结构的设计不尽合理、平均主义现象比较严重。现有的工资结构中.基本工资、基于绩效的工资和福利项目的比例不尽合理。据统计,现有的工资结构中福利项目占有相当重的比例,有的事业单位达到30%~40%,这使得“大锅饭”“平均主义”的现象在事业单位中蔓延。还有,津贴在总收入中的比例确定也很重要。如果津贴比重过高,在有合理岗位和科学考核措施的情况下,这是积极的一面。如果没有合理地确定岗位,而考核措施、方法又不与之配套,这会使事业单位员工过分关注短期效应,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行为而不利于事业单位长远、健康地发展。而如果津贴比重定得过低,则会降低工资的分配效率,同样也不利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
(3)薪酬制度与人事制度脱节。我们知道,薪酬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人事制度的基础上的,是随着人事制度的改变而变革的。而有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一经制定就多年少有改变,其原有的激励功能也就逐渐削弱。这在中西部地区的事业单位比较普遍。有的事业单位迫于人事制度改革的压力,薪酬制度总是在仓促出台后频繁调整.其可操作性、持续性都比较差,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配套机制。
3 我国事业单位现行薪酬制度未来改革的思考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现行薪酬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探索现行薪酬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工资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对于稳定优秀员工团队和引进优秀科研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确立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改革原则,以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以实际工作内容为基础确定工资结构,以劳动者所从事工作的难度和重要性来确定工资等级。岗变薪变就是劳动者的薪酬随着其应聘岗位的变化而变化,即应聘什么岗位,享受什么薪酬待遇。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分配应以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合理拉开差距,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员工收人与贡献的关系.使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曾湘泉,赵立军.构建有利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薪酬制度.中国高等教育,2004(5).
[2] 刘婉华,甘雪妮.中国高校工资制度改革探索与思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
[3]HOLMSTR0MB,MILGR0MP.Muhi2Taskl rincipalAgent—Analysis:lncentiveContmets,Asset0wnership,andJobDesigal.Jour2naloflnstit utionalandTheoretlcaIEeonomics.199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我国事业单位工资体制改革回顾及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