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断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23、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以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基础,增强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各类民办科研机构,吸引和鼓励外部力量兴办、联办研发机构,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推动产业技术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强化创新政策引导,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24、有效聚合发展要素。增强要素资源对跨越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深度推进银企合作,放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金融张力。创新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平台,鼓励企业资本经营,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建立金融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强资金运行监控,确保经济稳定发展。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落实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突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自律、管理与协调作用,提高中小企业社会组织程度。进一步增强土地、电力、能源、水资源等要素资源供应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支撑。
25、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着力加强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对高层次学术带头人、企业家、党政领导骨干的培训,造就一批跨越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积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加快我市急需的专门人才引进,健全外地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提高人才保障能力。
26、深入开发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结合我市产业集聚发展的实际,调整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整合职教资源,增强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功能。规范劳务中介市场管理,加强劳动力岗前培训和在岗轮训,大力引进外地适用劳动力,优化劳动力结构,增强劳动力供给能力。
九、合力构建和谐社会
27、维护社会安定祥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着力解决社会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和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畅通诉求渠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突出抓好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营造安宁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大防控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深化平安创建,着力打造平安通州。
28、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就业政策,健全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努力实现相对充分就业。进一步健全“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基本保险,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医疗保险,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建立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助、医疗救助、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户救助、教育救助、再就业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为主要内容,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让社会各阶层共享发展成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年度工作计划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