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17、发展体制优势。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能。加快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继续推进总商会、行业商会和异地商会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积极稳妥实施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突破制约交通、城建、园区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要素制约。逐步打破行政区划对经济区域形成和产业集聚发展的束缚,行政区划和管理要服务和服从于产业经济的发展,形成更有利于产业集聚的区域管理和资源配置机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
18、放大区位优势。以苏通大桥通车为契机,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实现市场相通、经济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互流、产业互补,最大限度放大大桥经济对通州经济社会提升转型的积极作用。牢牢把握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战略机遇,更大力度、更高频率、更快节奏“学赶浙江、策应广深”。充分利用三面环绕南通市区的独特条件,深度“对接南通”,加快发展沿南通产业带,形成沿江、沿海、沿路、环城四大产业带互动并进的生动局面,使我市成为上海、苏南、浙江等先进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载地、资金流动的集聚地和休闲旅游的首选地,将区位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
19、构筑载体优势。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形成以开发区、苏通大桥工业区、民营出口加工区、沿江开发区为主导,各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为支撑,布局合理、分工明晰、配套完善的发展载体格局。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方式和创业环境。加快园区共建共用,推动镇镇、镇区之间的合作联动。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完善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同时,做大做强产业市场,形成以全国、省级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市场为骨干,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相结合、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配套、关联市场相衔接的市场体系,增强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功能。
七、切实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
20、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放宽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除国家明令禁止以外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各个领域,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继续深入推动全民创业,充分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创业热情,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着力引导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提升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发展能级,进一步提高有限责任公司及其注册资本的占比,促进民营经济量质并举。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资本经营和技术创新,大力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发展快、活力足、效益好的高成长性骨干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引进市外民资,进一步加大项目投入,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平台,优质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信用评估、人才培训等服务。到“十一五”期末,把通州打造成为长江三角洲的创业名城。
21、提高外资利用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在继续扩大外资引进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外资质量,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做到资金、技术、市场、管理同步引进。按照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集约发展的要求,坚持“有产业、有技术、有规模、有税收、无污染”标准,严把外资项目选择关。重点引进战略性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高附加值项目,提高外资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对地方产业升级的带动功能。积极拓展利用外资领域,鼓励外资投向农业、服务业和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外资项目和民营企业的嫁接融合,推动民营经济外向化、外资企业民营化、外来项目本土化,使外资引得进、留得住。进一步提高产业招商实效,增强企业招商自主性,整合招商资源,创新招商方式,降低招商成本,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招商长效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综合效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年度工作计划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