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大力引导产业集聚。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走势,研究制订空间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增强产业政策对生产要素集聚的导向作用,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产业内部企业关联度,促进优质资源向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集聚,大力发展上下游及关联配套企业,推动板块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倾力打造家用纺织品和纺织服装业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电子电器、船舶修造及钢结构、食品加工三大新兴产业集聚地。加快构筑研发创新、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产品展示、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产业集聚支撑体系,拉长产业链条,降低发展成本,增强产业集聚力。
6、促进经济集约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转变,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注重集约利用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建立产业准入制度,加强能耗监控,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能耗产出效益。推动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先进技术型、节约能源型、环境保护型、生态建设型产业,推动企业清洁生产,以市场机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经济发展集约度。
7、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注重速度、结构、质量和环境的统一,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倡导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节约意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限制淘汰污染企业,从源头上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加强环境治理监管,积极推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不断提升环境承载力和竞争力。加强生态建设和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绿色通州、生态通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互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8、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抢抓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主动承接产业链高端环节转移,重点发展和引进电子元器件、船舶修造及钢结构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发展汽车配件、新材料、包装工程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家用纺织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加工业。注重新品开发,提高制造业终端产品比重,提高传统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争创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提质增效,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技术支撑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9、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良性互动。以制造业两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破,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市区位优势,以港口、道口、大桥为载体,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构建承接上海苏南、辐射苏北内陆的物流网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信息传播、技术服务、策划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引进和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地方资本市场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功能。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稳定发展房地产业,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
10、做优做强建筑业。发挥“通州铁军”品牌优势,增强建筑业富民强市作用。提高建筑产业科技含量、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开拓大市场、承接大项目,提升建筑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建筑企业做大规模,提升资质,加快发展工程总承包大型建设企业集团,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等多层次的协作体系。提高建筑市场占有率,拓展经营领域,增强建筑业自主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跨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年度工作计划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