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重新走向全面企稳回升的道路必然缓慢而复杂。另一方面,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以及新近爆发的一些国家债务危机又为未来的复苏蒙上阴霾。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到目前为止二十国集团成员为应对危机承诺的各类经济刺激计划涉及的资金总规模已超过10万亿美元。这些措施虽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带动经济反弹,但这种反弹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驱动型。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缺乏内生性。
同时,欧元区的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主权债务问题已成为全球的重要关注。“如果欧洲债务问题继续发展下去,欧洲经济可能难以真正复苏,甚至不排除震荡下行的可能。”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郑联盛说。
伴随着美国与欧元区不断走高的失业率,发达国家消费者过度消费——这一支撑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旧模式已经动摇,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正面临深度调整,中国经济的外需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都呈上升态势。经历了这次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已被公认为今年最突出的国际贸易问题。奥巴马公开宣称,美国要“五年出口翻番”。国际上甚至出现一种论调,认为全球化已经过度,市场商品的供给应该在合理的半径范围之内。
这些声音的背后,实际上是在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制造不利的贸易环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挑战三:“三驾马车”亟待“三轮驱动”
2009年中国经济以8。7%的增速全球“一枝独秀”,然而仔细分析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不同作用,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
在8。7%的经济增速中,投资拉动了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92。3%;消费拉动了4。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2。5%;净出口拖累了3。9个百分点,贡献率是负44。8%。
“看得出,这样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靠政府扩大投资的政策拉动,消费不旺,经济真正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市长赵建才坦言。
在国际金融危机“黑云压城”的特殊时刻,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发挥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拉动最直接、见效最快、效果最明显的特殊作用,投资“急先锋”为“保八”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无论是投资还是出口,甚至是二者的组合,都无法拉动中国经济的持久、协调、健康增长,这已经为实践所证明,也成为危机后的共识。
“下一步要使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同时要把投资的主体由国有转向民营,并继续发挥出口在消化过剩产能和解决就业方面的作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强调,只有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三轮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增长。
“当前消费率依然偏低。怎么提高百姓收入水平,怎么打消百姓消费的顾虑,应当是未来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建议,扩大消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投入。
挑战四:产业发展老问题新挑战并存
随着经济增速的逐季加快,中国经济正在重现生机。然而,在这一局面的背后,究竟哪些产业在支撑发展、哪些产业应该加快发展,更加值得关注。
“从产业结构来看,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盲目重复建设,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都存在这类问题。”张平指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
随着经济的向好,一些传统高耗能产业产能过剩再度凸显。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重工业耗电量同比增长超过50%,增速高于轻工业22个百分点。去年全国粗钢产量超过5。6亿吨,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加快12。4个百分点;水泥产量超过16。2亿吨,增长17。9%,增速加快12。7个百分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心得体会迎2010全国两会召开个人心得体会(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