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南通市编制委员会2004年12月9日通编发[2004]25号文件批准,在南通市水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增挂“南通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牌子,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主要职责为“组织开展海洋环境监测、监视、评价,定期发布海洋环境质量信息”
根据《2005年度南通市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在2004年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吕四海洋站合作的基础上,2005年进一步加强共建,全面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现将2005年1-9月开展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
依据《江苏省2005年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与《2005南通市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在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具体指导下,我中心与吕四海洋站分别于今年5月22—24日、7月7—10日、9月6—7日发挥共建优势,分别开展了三次市沿海14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社会调查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包括排污口的精确地理位置,排污口的照片、污水中污染物(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悬浮物、氰化物、六价铬、油类)的瞬时浓度,排污口的瞬时流量等。所有的监测结果我们按照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统一编制的规范性监测结果报表和质控报表统一格式要求进行填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向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提交了监测数据的电子文本。5月25-26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来我市检查我市陆源入海污染物监测计划方案及监测结果。中心向专家组作了专题汇报,中心实验室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指标的盲样考核,我市首次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测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专家组的检查与考核。在7月21日召开的的东海区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会议上,中心代表江苏省对前两次入海排污口的监测工作作了汇报。
二、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监测
从5月起,中心开始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完成了8个断面30个点位水环境与沉积环境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环境的水温、透明度、盐度、pH、溶解氧、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油类、硅酸盐、氨氮、叶绿素;沉积环境的硫化物、有机质(碳)、粒度等。8月份在水环境、沉积环境监测基础上新增养殖生物质量的监测。其中,其中沉积环境与养殖生物质量监测由南通市海环中心承担,吕四海洋站承担水环境监测与全部采样工作。
按照《2005年度南通市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8月进行了第二次水环境和沉积环境中各指标的监测任务。8月下旬已完成水环境中各参数的监测任务,沉积环境中硫化物、有机质指标由于沉积物样还没自然凉干,我们打算在9月份完成其监测任务,粒度指标将在沉积物自然晾干后继续委托华东师范大学检测。
在海洋生物质量方面,根据方案要求,我们也在8月份采集了生物样品,这些样品分布在三个区域,我们在每个监测区域选择了鱼类、文蛤、虾、螃蟹作为监测种类,采集的样品大小基本一致。生物质量指标中砷、总汞、铅、镉、多氯联苯、六六六、滴滴涕指标实验室在9月份已按照GB 17378.6-1998方法的要求完成检测任务。由于没有荧光分光光度计,生物质量中的石油烃指标我们不能检测,多环芳烃指标目前还没有检测用的标准样品及国标方法,要完成其检测任务可能时间要晚些。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南通境内地区的渔业资源、珍稀物种、养殖生物、湿地滩涂、陆源排污量的社会调查工作在6月17日召开的南通市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会议上作了布置,目前沿海各县(市)正在协助中心开展调查。调查指标包括:日本鳗鲡苗和中华绒螯蟹苗的数量、丹顶鹤等湿地水禽数量、分布及生境状况、湿地面积、滩涂围垦、养殖面积、陆源排污总量、主要污染物种类等。
三、省、市级重点增养殖区监测
从6月起我们对省重点增养殖区如东紫菜增养殖区和启东贝类增养殖区共14个点位开始进行每月一次的水质监测。监测参数为:粪大肠菌群、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盐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等。粪大肠菌群的监测任务由南通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承担;其余均由吕四海洋站承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作汇报南通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情况汇报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