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大省,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有1所普通体育高等院校和11所体育中专学校,另有10多所普通高校设有体育院系(科)同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得到稳步发展。 1984年我省制定了《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检查验收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1985年,修订了对体育传统学校经费资助政策,对办校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1991年和1994年,先后有10所中小学校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95年,省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体委、省教委制定的《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加强了体育传统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年底,全省三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946所升至1279所,在训运动员60310人,业余教练员为4326名,培养等级运动员达3918人。1997年1月5日,省体委、省教委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加速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意见》,提出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是各级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的责任,实行“体教结合”是培养和造就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各级体育、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教学管理、体育普及、运动训练、开发人才资源、资金和场地设施利用等方面全面协作,做到义务共尽、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同时提出发挥“体教结合”优势,建立健全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努力提高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训练水平,调整、完善学校体育竞赛制度,促进学校开展业余教育,建立并完善“体教结合”激励制度。1999年,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又有了新的发展。省、市、县三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已达1413所(其中省级133所)有体育教师5021人,向省优秀运动输送6723人,培养等级运动员7444人。为了探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办队新模式,2001年11月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南京工业大学与省体育局正式签订了合办女子垒球队的协议。开创了 “省队校办”模式的先河。2004年3月24日,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重新制定了《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对我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开展项目、办学目标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2007年12月,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教体结合努力培养后备人才的意见》,切实加强体育教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后备体育人才,推进教育强省、体育强省建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体育学院在1978年恢复院建制后,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自身不断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为我省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院党委于1996年明确地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三位一体、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共同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为我省进行体育机制的改革开了一个好头。
作为我省体育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南京体院提出的“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引起了国家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原国家体委领导称之为“南体模式”,并给予极大的鼓励与支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先后多次视察南京体院,1999年3月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同志亲率6个厅司主要负责同志来体院调研,对南京体育学院“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体院建院50周年贺信中说:50年来,南京体育学院认真贯彻党的体育和教育方针,积极探索集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体育科研于一体的办学之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和高素质的体育专门人才,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省委、省政府在南京体育学院建院5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南京体育学院是我省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发扬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训练、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思路,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和体育管理人才,造就了众多叱咤世界体坛的优秀运动员,为江苏和全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在体院建院50周年的题词是: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办学思想,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为国家体育事业作了贡献。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在体院建院50周年的题词是:坚持特色办学之路,努力把南京体育学院建成高素质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6月,国家教育部专家组对南京体院进行了本科教学评估,共获得18个一级指标的A级(共19个一级指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作汇报体育教育工作汇报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