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策拉动,营造环境助创业
良好的机制是鼓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为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和事业单位的人才资源优势,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企业工作的意见》,本着“本人自愿、企业需要、单位推荐、双向选择、鼓励流动”的原则,鼓励机关党员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到企业工作。到企业工作的公职人员,在协议期间三年内,原单位编制、职级、公费医疗及国家政策规定的工资待遇不变;在企业工作期间工具连续计算;三年期满后本人愿意回原单位工作的,给予妥善安排;继续留在企业的,要重新签定协议,除停发工资外,其他待遇不变,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的,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三年期内,回原单位的,可继续聘用原有的职称。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对县外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兴办生产型企业;国外投资者在我县设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县外投资者在我县投资举办的生产型建设项目,在地方留成税款返还、行政性收费、城镇户口办理、土地租金收取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对招商引者给予重奖。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还召开了全县“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县委组织部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了争当创业先锋的倡议书,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有力地激发了机关党员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全县机关党员干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主动报名到企业工作的达40人,其中36人已经与原单位和企业签定了协议,走出机关、单位,进入了医药、建材、冶金等企业,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为强化服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县政府制定下发了《辉南县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实施意见》,目的在于转变思想观念、规范审批检查收费处罚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信用建设,努力打造政策的“洼地”、服务的“高地”、法律的“保护地”和诚信的“宝地”。县直部门普遍开展了“服务型机关、效能型机关、阳光型机关”创建活动,大力推行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现场办公制,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服务质量。县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了“一站式、一条龙”审批制度,县直部门能够进入审批中心的项目全部下放到审批窗口,实行行政收费 “一个漏斗”政策,避免了乱收费、乱执法现象。招商局、计划发展和经济贸易局、司法局等部门还印制了政务、事务、司法、程序公开手册和服务指南,无偿提供给前来办事和咨询的投资者和公民。县委还对来辉南县投资兴业的外地客商实行“三优先”,即优先提供场地、优先审批项目、优先享受轻税政策。通过加强软环境建设,不断强化服务质量,为全民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宽松的、优质的投资兴业环境,促进了全民创业潮的蓬勃兴起。仅今年上半年,我县党员干部、下岗职工和域外来辉南投资兴业、创办实体的就达到128人,创办实体、领办项目、投资建厂的122个,总投资1.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通过领导带、政策扶、典型引,全县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的新格局。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敢富、会富、能富,人人创造财富,人人享受财富,先富带动后富,携手共同致富已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截止目前全县4433名农村党员中,有致富项目的3565名,占总数的80.4%。全县838名下岗职工党员中,有477名自主创业,占56%,其中规模户212户。机关党员下海领办创办企业的74名。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有3976户农民新上了致富项目,可新增产值3.2亿元。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8500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8400多人,为农民创收5000多万元。通过实施全民创业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冶金、建材、矿产、食品、加工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去年,全县新上投资超千万元的生产型项目5个,完成投资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户。全县实现利税超百万无的“小巨人”企业发展到16户,千万元以上规模的“小巨人”企业发展到4户,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汇报材料实施党员干部带动兴起全民创业新高潮(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