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培养管理。这是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村工作的有效途径。要重点围绕提升农村实际工作能力这个关键环节,抓好培养管理工作。一是抓好组织领导。市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镇(街道)成立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健全培养体系。继续把到村工作大学生的培训纳入市镇两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培训,确保他们每年接受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丰富实践锻炼的形式,有计划的组织他们到镇机关和街道办事处内部各办(所)进行挂职锻炼,重点熟悉机关工作流程,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建立轮岗交流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和大学生的工作特长,定期在全镇(街道)范围内进行配置性交流、培养性交流、调整性交流,促进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在合理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三是强化监督管理。计划制定出台《慈溪市到村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细化,督促各镇(街道)严格落实工作例会、逐级请销假、青年读书会、考勤、工作日志、传帮带和镇(街道)主要领导联系等制度。同时镇(街道)作为管理主体,要结合镇情、村情,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工作实施办法,逐步推行到村工作大学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落实奖优罚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技巧经验新农村实施“一村一大学生”工程经验交流(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