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重视自然资本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然资本。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提出了“生态环境是资源,是资产”。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自然资本。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文件强调,“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因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由“自然资本大量增值”来实现。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就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6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四点要求。即:一是“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二是“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强调“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我们硬性定一个,那着眼点就会变成强刺激、抓增长率了,这样不符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我们一直在讲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六稳’‘六保’,我们追求的是经济的科学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其实在追求这些的时候,也会间接推进国内生产总值降幅尽可能减少,但着眼点着力点不能放在GDP增速上。”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并于2016年12月2日起施行。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制定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依据,并于2016年12月12日印发。其中,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由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构成。
三、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到2020年,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提出四项举措。即:一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二是“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三是“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四是“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党课讲稿:关于丰富内涵及实践路径的思考范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