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林业系统干部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思路(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10-2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三、xxxx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以全面提升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为宗旨,发展生态林业,统筹城乡绿化,认真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井冈蜜柚、龙脑樟、生态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全面提升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双增目标,充分发挥林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任务。积极争取和储备林业项目,全面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和林相改造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上级下达的营造林任务;加强林木林地管护工作,继续实行全区封山育林,依法依规征占用林地,加大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力度;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x.x‰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x‰以下;维护社会稳定,信访案件查处、回复率达到xxx%。

  (三)工作重点。

  1、加快城乡绿化建设。围绕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区”这个中心,广泛开展全面义务植树活动,推进朱北公路二期、吉福公路、区工业园区、城南生产资料市场园区、住宅小区、美丽乡村建设等为主的城乡绿化工作;全面完成我区人工造林xxxx亩、森林抚育xxxx亩、生态公益林建设x.xx万亩任务,完成新植蜜柚xxxx亩、苗木花卉xxx亩、油茶xxx亩任务、楠木xxx亩任务,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xxxx亩;建设风景林示范点x个、营造林示范点x个;继续实施全区封山育林,抓好退耕还林工程的管护,确保退耕还林成效;积极策划包装和储备项目,为全区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支撑。

  2、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及时兑现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惠农政策;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扎实做好重点新农村绿化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

  3、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一是加快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深入落实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工程造林、低改和植被恢复等项目建设,整合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按照新造与低改并举、造林与营林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以井冈蜜柚、苗木花卉为主的特色产业,为保证井冈蜜柚种苗质量,拟新建井冈蜜柚育苗基地x个。二是强化林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完善“xx+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好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积极作用。

  4、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严格执行林木采伐、运输等相关制度,努力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二是抓好森林火灾防控工作,完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加快推进林火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防火的保障能力。三是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强化监测预报,完善检疫防控体系,积极探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路子,加大检疫执法力度,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

  5、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大力推进能力建设,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转化为民解困的具体行动,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政策执行力和精准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已有的制度,对项目申报实施、惠农资金发放严格实行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严格依法行政,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提升林业自身形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林业系统干部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思路(3)在线全文阅读。

林业系统干部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思路(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fanwen/12635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