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重典型教育——培养仁爱精神
“仁爱”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源头。然而,在如今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4-2-1家庭结构中,大多数孩子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其实,这不能都归罪于孩子——“人之初,性本善”,今天的自私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所塑造的。这就需要教育者及教育机构为他们补上这一课。适时以典型事件为契机,开展仁爱教育是我们新的尝试。
2014年元旦,我校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爱心伴成长”的大型活动。“爱心”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在“爱心”的呵护下,同学们载歌载舞,欢庆自己又长了一岁;在“爱心”的呼唤下,务实小学的全体教师自愿加入了“务实小学爱心志愿者协会”并自发为家境困难的学生捐款;在“爱心”的感召下,退休的老教师、老校长、学生家长、可爱的孩子们纷纷解囊,为母亲身患重病的学生捐款、捐物;在“爱心”的驱使下,泪水模糊了所
有人的双眼;在“爱心”的伴随下,《感恩的心》响遍全场。
5?12,这个灾难的日子牵动了全校每一位师生的心。5月23日,我校举办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教育活动——“我们同悲共泣 我们风雨同舟”务实小学 “抗震救灾捐赠”主题教育。
活动中学生了解了x地震发生的情况,感受了亲人生离死别的痛苦,学习了救灾中的感人事迹,激发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手足之情。通过这次活动,现场的师生及x都感受了一次深入心灵的教育。
活动中有一位学生捐出了5元钱,虽然这个数字远远不是当天捐献最多的,但当事后我们了解到,这5元是那个孩子省却了自己的早餐和午饭而献出时,我们的心被震撼了。搞这项活动的本意是对学生进行“仁爱”教育,没想到最受教育的是我们,是孩子的纯真教育了我们。
抓住典型事件进行深入心灵的教育往往能收到“双赢”的效果。“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被美德所打动的绝不仅仅只有学生。
小处着手,细水长流。中华美德源远流长,传承传统美德也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将传统美德教育落实于常规教育、系列教育、典型教育之中,为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我们的事业,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关于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六】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能生活在这个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为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如果没有我们亲爱的父母就不会有我们的存在。我认为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们不但教会了我们人生的每一个第一,而且还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记得最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寒假期间,也就是 农历腊月28日那天, 我与父亲每人背一大背篮青菜到 集市上去卖,从28日凌晨3点钟就开始出发,途中老父亲由于不小心扭伤了脚,可没办法,老父亲只得强忍剧痛,硬着头皮一颠一簸地背着菜继续步行,到集市 已是近10多点钟了,可运气还好,到下午3点钟左右菜已全部卖完,父亲清算一下卖了 28元钱,老父亲给了我5角钱去卖了一碗 面条充饥,可他自己还强忍饥饿,没舍得花一分钱,直到晚上7点多钟回到家才吃晚饭。在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讲,每省下1角2钱,就够得我在学校吃上1顿饭的钱,我们一路上谈了许多,他说的最具有鼓励的一句话,要我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好日子过”。
那种日子真的是困难得难以形容。现在回想起来,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心寒。高兴的是我们 姐妹 都 成家立业了,再也不忍心让父母去为我们操劳了;心寒的是想起当年父母为我们所做的艰辛和努力,含心如苦将我们抚养成人的经历,真是心如刀绞。现在,虽然生活比以前好了几十倍,而且,我们已是为人父为人母了,但年迈的父母仍然时时牵挂着我们,是的,“天下不牵挂儿女的父母是没有的”这句话太真实了。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父母,不去赡养父母,不去感恩父母呢?因此,从现在起,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和理解,使我认真吸取了前人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精华事迹,更加加深了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孝敬之心。我希望:为人子女的我们,再也不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多一点孝敬父母的机会!还是找点时间,留点空闲,带着亲人,常回家看看吧!
《三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守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意思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因为父母教会我们的一切,是因为老师教会我们认识数字、认识文字等等。目前,“三读”活动激发了我学习《弟子规》的兴趣,其中<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 ??”后,颇为感悟。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孝顺,要有一颗善良和仁慈的心,他才能够很愉快地生存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否则,他将会被社会抛弃,同时更会被家庭、亲人和朋友抛弃。如:在我很小年龄之时,我就曾经记得我们寨邻有位我称呼他叫老婊,那时他应该是近30岁来岁,从不听父母教诲,甚至有时还打骂父母,从不懂得什么叫感恩和孝顺父母,随时都是小偷小摸的,寨邻小到5、6岁的小孩,大到80、90来岁老人都咒他“不得好死”,果真如此,他有一次外出做工,站在挡墙上解小便时,不小心就摔死了,你看,老天都不容他,这就叫做“罪有应得,不得好死”。
关于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七】
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的品德。从古至今,从一些名人的身上的体现了这一美德。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正是体现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生活上有很多事情的体现在敬老爱老,下面,我就说几件事来体现敬老爱老的美德。 说起这件事,还得把时间推到我读四年级的时候。那时,是一个下午,我和同学走在路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位老奶奶,一边提着白菜一变再拿着拐杖小心翼翼的走着,突然脚一滑,摔在路上,幸亏摔在的是人行道,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和我的同学赶紧跑过去,把老奶奶拉了起来,还用自己带的水把那些把菜的淋干净。老奶奶一直跟我们道谢,我们说:“不用谢,应该的。”当时我和我的同学心里美滋滋的,心想:“以后我们要多帮助这些老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关于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个人心得体会(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