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组织建设的一般性规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两个指导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文件:一是1997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发[1997]4号),二是2004年出台的《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4]3l号)。新出台的《意见》共9章29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对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职工民主管理、党组织自身建设以及加强对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等8个方面的任务提出了指导意见,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提到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国有企业的党务工作者就会说:国企党建难搞,难就难在国企党建原则是明确的,但在《公司法》框架内却较难贯彻。那么在公司制企业新的领导体制中,党组织的正确“定位”是什么呢?综合一些试点企业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在公司制企业中,党组织的正确定位应是渗透、融合在决策、监督、执行各个层次运转之中的政治核心。这一定位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党组织是公司制企业的政治核心,不是单纯的脱离企业经济工作的“政治中心”,也不是另一个独立的“权力中心”。第二,政治核心的内涵主要应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参与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依法参与公司人事管理工作:加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依法行使职权,支持职代会开展工作,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协调公司内部各方面的关系。第三,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应有机地融合、渗透于公司的决策、监督、执行层之中,并以此为“支点”,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以经济为中心,在企业的规范运转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最重要的两道“关口”,是“参与决策”和“党管干部(人才)”。
对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界定
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党章赋予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体现。当然怎样插手,如何说话,一定要符合公司制企业的运行规范。其方式和途径应注意三点:第一,必须界定哪些属企业重大问题。明确在企业的哪些问题上党组织必须插手、说话,这是党委有效参与决策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党组织参与决策的重大问题应突出其政治性,主要是一些涉及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国有产权变动之类问题。但这种意见在操作中,就一些具体问题的性质容易产生不同意见,难以准确把握。因此,有一些公司制试点企业从实际出发,明确提出凡提请股东会或董事会决策的问题均属企业重大问题,党组织必须参与。
第二,必须改变参与的方式。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目的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于决策之中,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去直接制定决策。因此,原有企业体制下那种以党委名义,通过党政联席会议,直接参与制定决策的形式就必须改变。党委参与决策的主要载体,应当由党政联席会议转向董事会。但由于董事会的独立决策权受法律保证,并按一定的规范程序操作,党委参与决策不能与公司决策规范相抵触。其途径和形式应该是:l. 借助国有控股的优势,以国有股份的名义,推荐符合条件的党组织负责人经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由兼任了董事身份的党委成员把党委的意图体现到董事会的决策过程之中。这一点应当是党组织参与决策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形式。2. 注意发挥党组织的整体优势。不能单纯地认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董事会成员后,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体现,而必须在发挥董事会中兼任董事的党委成员个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整体优势。力求做到在决策前,董事会中的党委成员要将董事会准备讨论的重大问题报告党委,党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召开党委会先行讨论研究。讨论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不作决议,而是通报有关信息,开阔思路,为兼任董事的党委成员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形成一致的意见和建议,党委会一旦形成决议,党委成员应坚决服从党委决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学习材料企业领导体制学习材料(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