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当工人就应该有一手好技术,尤其我们作为跟故障井打交道的修井人,必须练就‘起死回生之术’让它顺利出油!这是职责,更是使命。”
参加工作以来,作业、修井的各个岗位他干遍了,但无论在哪个岗位,只要有新工艺推广或应用,他都主动去学习、钻研,并且力求准确无误。
有一次,在施工一口气井的时候,井口必须安装规格为70MPa的双闸板防喷器,由于他们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个东西,他就找来大量书籍,和技术员一起研究,看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学完后,**心里还是不托底,说:“咱必须找到专业人员专门对井控技术进行讲解,否则单凭自己理解很容易走岔道。”于是,他就和技术员直接去了生产厂家恳请对方能够给予实际帮助。一开始,对方的技术人员认为他们之间没有业务关系,不愿意给他们讲解。**一边软磨硬泡,一边买来西瓜“贿赂”对方。终于,厂家的技术人员被**这种肯于钻研、勤于思考的精神所感动,完整地将安装、拆卸步骤给他们演示了一遍,边操作边讲解,还允许他们用摄像机拍摄。**和队友们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这项技术,开创了该队气井修井施工的先例。
这些年来,**先后自学了采油工艺、井下作业、修井工程和试油等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大胆采用新技术。他带领修107队曾创出了油田大修队伍第一个采用侧钻井技术、第一个实施电泵井打捞、第一支进行气井施工的“三个第一”,填补了国内修井作业的3项空白,使***油田修井技术不仅走向全国,也走向印尼、蒙古等国外市场。勤奋的学习和实践,使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普修、侧斜、电泵电缆、深取浅取、气井大修等多项工艺技术,能在几百米外从钻机轰鸣声中分辨出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十几种不同的井下异常情况,而且对“捞、磨、铣、套、倒”等12大系列、300多种修井专用工具都能熟练应用。
2003年7月,**接到对中2-20井的大修任务。在大修方案中专家组认为该井套管变形,但在施工中,**却发现是套管错断。面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套管变形严重、正常捞锚工具无法下入井等诸多困难,**通过十几次技术攻关,终于完成了该井的大修任务。从此,***“深井取套”技术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导向式三滑块捞锚”和“喇叭口式钻头”也分别获得公司技术创新奖。
2003年3月,他所在的修107队接到徐深2井施工任务,这口井深4000多米,是他们从没见过的深井,压裂时巨大压力把井内五、六十米长的油管给挤瘪了,井内3000米处还有封隔器、水力锚砂卡,施工难度相当大。外单位干了两个月没有成功,最后只好放弃。这是一口中心探井,如果报废,事关徐家围子区块油气开发,影响着***油田公司油气并举战略的实施。接到任务后,**经过认真分析,大胆改变施工方案,提出采用套洗加打捞技术,在征得上级同意后,果断处理了几十个技术难点,仅用20天时间就圆满完成了任务。
据统计,**工作26年来,成功排除各类大小事故2400多井次,被***油田职工冠以“修井专家”、“疑难井杀手”、“气井故障的克星”等美名。
“***油田这片热土培养、锻炼了我,作为一名修井队长,我不光要自己干好,还要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1999年,**走上了修107队队长的岗位。身份变了,**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油田这片热土培养、锻炼了我,作为一名修井队长,我不光要自己干好,还要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能打硬仗的团队必须是一个和谐的团队。**常说,要打造和谐团队,必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无往不胜。
于是,在工作中,他和支部书记等队干部,真心真意地播撒着大爱无私、和谐美好的种子。
队上的员工刘东庆父亲生病住院了,**就主动把他的活儿接过来,要他安心回去照顾老人。第二天,他又亲自到医院去看刘东庆的父亲。刘东庆的眼睛湿润了,因为他知道,赵队长已经在井上待了5天,这是刚下夜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事迹材料油田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先进个人事迹材料(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