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祥就出生在寿北一个叫西北柴的小村,寿北人的苦,他有着切身的体会。如果不彻底改变寿北盐碱滩的面貌,大棚菜种得再好,寿光也只能富一半。他想过多少遍了,如果能把这片盐碱地底下的39.6亿立方米的卤水、盐提取出来,能把滩涂开发出来养虾、贝、蟹,那这个北大洼也能变成聚宝盆。
为论证寿北开发的可行性,县委成立寿北开发规划组,成员为300多名水利、农业、养虾、晒盐方面的专家、技术员。经过8个多月的实地调研,挖多少沟、修多少路、建多少个蒸发池、用多少石方,一项项落实、核算。1987年秋,可行性规划全面完成。王伯祥下定决心,要带领寿北人民同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到底。
1987年10月的一天,天还不亮,20万民工推着地排车、扛着工具,如潮水般向方圆1200平方公里的北大洼进发。就地挖个深坑,埋上根竹竿,培上土再盖上草苫子,就是一个窝棚。里面再铺上狗皮、油布,就成了床。每村的后勤供应组天天向工地送粮、送菜,许多村隔三差五宰只羊,杀头猪,保证工地民工吃饱吃好。一时间,工地上机声隆隆,热火朝天。百姓们心里明白,县委所指挥的是条通向民心的光明大道。
早在寿北开发的前三天,王伯祥就把铺盖搬进了工地。周围20里之内没有村庄,他把指挥部兼住处搬进了牛棚。牛棚一住就是45天,与民工们在一个锅里摸勺,吃同样的饭菜。有一次,恰逢上级领导视察寿光,县城里找不到王伯祥,他们就来北大洼工地找,正巧有个绾着裤腿、鞋上沾满泥巴的人从窝棚里钻出来,领导问他:“你们的伯祥书记在哪里?”那人答道:“我就是。”那名领导紧握他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仅仅45天,泛着白碱的烂泥滩,完全变了一副模样。盐田工程,修筑沟、路、渠、坝300多条,全部盐田年收入可达10亿元;条台田工程,修道路林带299条、干支沟渠300多条、条台田11万亩,台面全部植棉,年收入可达8亿元;虾场工程,新筑防潮大坝3100多米,围圈滩涂面积5万多亩,全部虾池年收入可达3亿元。
北大洼的岔河乡东岔河村党支部书记郭孔让说,自从1987年建了盐田,村民的日子跟之前的变化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现在村里有盐田1万亩,年产原盐30多万吨。全村现有轿车近400辆,平均每3户就有一辆。有一条胡同里,竟开进6辆奥迪车。
如今,走在寿北村子的街道上,不时冒出个“伯祥餐馆”或“伯祥饭店”,寿北人民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伯祥书记”的感激之情。
我们需要无数的王伯祥来领导我们致富,他忧百姓之忧,乐百姓之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我们要好好学习他,从自身做起,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为老百姓服务的水平,摆正态度,因为我们的工资是老百姓出的,而他们在受苦受难,工作不负责,我们于心不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事迹材料王伯祥先进事迹(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