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愈来愈复杂。国际经济环境风云动荡,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犹如水银泻地,不停地攻城掠地,它必然对已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而国内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如今也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的难题。特别是长期以来,国内内需不足,经济增长的基点重点放在出口上,这造成了经济发展受制于外部环境。面对经济波动、投资下滑、外需下降以及内需仍未提振等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经济形势要继续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中国不可能再独善其身或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很难了!经济和社会如何发展,宏观调控如何调整,对中国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给出的药方是:扩大国内消费,大幅提升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内需是老生常谈了,就是因为找不到着力点在哪里。而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力拓展农村市场,也许是扩大消费、增加内需最优选择,也许是避免国际金融动荡给中国经济带来滑坡威胁的出路。
从启动消费、拉动内需上说,农村潜力巨大。去年,我国农民全年纯收入平均为4140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的30%。如果农民全年纯收入平均增加2000元,达到6140元,相当于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的44.5%(假设城镇居民收入不变),那么,农村8亿农民将净增加1.6万亿收入,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国内需求的作用和威力可想而知。同时,农村又有着可观的投资需求。我国多次出现投资过猛引起的经济过热现象,这种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以及重化工业上,而农村一直处于投资不足、投资匮乏的状态。农村巨大的投资潜力也可能成为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方面之一。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工业企业、学校村镇建设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等都有巨大的投资潜力。我国财政的巨大实力,也给增加农村投资提供了经济后盾,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信贷资金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农村投资前景广阔。因此,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全力启动农村消费市场,通过财政金融切实增加农村投资,中国就能从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下滑的影响。
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精神
(一)关于农村土地改革
30年前,中国改革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力;30年后的今天,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再次从农村发力,吹响深水区改革攻坚战的号角。尤其是近期,高层各地密集考察,又逢改革开放30周年,更使土地制度变革尤受瞩目。
1、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保留集体所有制因素的条件下实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直接经营权,但它是由国家控制而由集体来承受其控制结果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这种特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权属纠纷、征地补偿费用不标准、不合理分配、农民宅基地不合理占用、土地使用权尤其是非农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及农民的权益问题等。
(1)农村土地产权残缺,对农民的经营和投资激励不足
现行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而集体可以有乡镇、村、村民小组三个层次,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所有者代表。但“集体”到底是指哪一层次?法律规定则含糊不清。可见,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是缺失的。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不具有对土地的实际占有权、完全经营权、自由转让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产权不完全导致的土地频繁调整和有限的承包期限,容易造成农民经营土地行为的短期性,抑制了农民投资和经营的安全感与积极性,甚至采用掠夺性经营方式,导致土地贫瘠化,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验材料解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