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最基层的信访工作,是乡镇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通过乡镇信访渠道直接反映上来;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通过乡镇信访渠道协调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因此做好乡镇信访工作,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村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要求;对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分配格局日见雏形,乡镇信访工作也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信访总量由少向多转变;二是信访内容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以前的信访大多谋求解决涉及个体利益问题,而当前群众信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则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土地权属纠纷、村务公开、村干部违法违纪、社会治安、民政优抚等涉及群体切身利益的新问题,解决难度较大;三是信访主体由个体向群体转变,“单”访越来越少,“群”访越来越多,上访主体多元化、联合化、组织化倾向明显。上访人员往往利用集体名义,有组织、有目的地上访,使要解决处理的问题更趋复杂化,群体性上访的急剧增加,已成为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无疑是基层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抓组织,建立信访工作领导责任机制
(一)做好乡镇信访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乡镇信访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要加大乡镇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的落实力度,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为做好乡镇信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当前能否做好乡镇信访工作,减少集体上访,关键取决于乡镇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只有“一把手”重视信访工作,才能带动整个班子主动抓好信访工作,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齐抓共管的工作。要敢于正视矛盾,敢于到群众意见多、矛盾集中的地方去面对面听取意见,做好工作,靠前指挥对重大的涉及全局的集体上访问题的处置。对一些重点信访案件和集体上访,领导干部要实行包案处理,明确责任,限期解决。
(二)做好乡镇信访工作要健全制度
有健全的各项制度,是做好乡镇信访工作的重要保证。凡做不好信访工作的地方大多没有制度,无章可循。要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理事。针对制度建设这一方面,结合乡镇信访工作的实际,乡镇也必须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上下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
1、坚持乡镇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建立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是各级领导身体力行联系群众,切实倾听群众意见、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途径。
2、坚持乡镇信访办公会议制度。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或信访办公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了解面上情况,把握信访量的增减态势,掌握热点问题,协调处理重大信访、疑难信访,突发性信访。信访工作的制度建设还有很多,如推行群众逐级上访制度、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度等等。但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管用。
二、抓普法,建立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
当前,农村信访案件反映突出的是农村土地流转、村务公开、干部作风、社会纠纷等问题。大部分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因为基层干部或群众不知法所造成,包括一些信访行为也是因此而造成。基层党委政府要认真组织抓好干部群众的普法工作,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宣传法制知识,特别是新的《信访条例》。运用法律手段参与农村各方面的工作,解决各种因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法律知识缺乏、法制意识淡漠而造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在四个方面做好法制宣传。一是抓好村组干部和党员的法制宣传;二是抓好调解员、信息员的法制宣传;三是抓好农村“当家人”的法制宣传;四是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验材料乡镇政府信访工作经验材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