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局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材料(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构筑服务平台促进就业再就业
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就业的劳力特别多,为使更多的人能够尽快就业,我们多方疏通就业渠道,着力构筑就业平台,为外出打工农民和下岗再就业职工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一是打造就业“主阵地”。我县筹资110万元,建成了占地4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千余人交流洽谈的阳新县劳动力市场。市场内配置了信息触摸屏、大型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信息显示设备,设置了信息中心区、信息查询区、洽谈面试区、民办职介区和一条龙服务区。建立了市、县、社区相通的局域网,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与全国多家劳动部门建立劳务“热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上供求对接,从而确保了就业时效,减少了求职的盲目性,提高了职介的成功率。三年来劳动力市场共发布用工信息3460条,求职登记2.8万人,组织劳务输出170批4820人,举办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大龄特困下岗失业人员专场劳务招聘洽谈会和再就业援助活动18次,现场招聘1126人。
二是构筑就业“桥头堡”。我们在务工比较集中的浙江省温州市设立了劳务管理站,后升级更名为“湖北省驻温州市劳务管理站”,并分别在沿海和西部10多个省市建立了同样的驻外劳务站点。通过这些驻外劳务站点,搜集市场用工信息,沟通用工单位感情,处理各类日常事务,维护在外打工人员合法权益。三年间,驻外劳务站点向县劳动力市场反馈劳务信息1840 条,组织劳务输出3800人次,处理劳务纠纷11起。
三是形成就业“补给站”。我县先后建立了21个镇(场)、社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并为他们配备了微机。各基层机构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适时将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输入微机,并建立了就业困难对象和双下岗失业家庭台帐,以便进行跟踪服务。三年间,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800人,订单输出农村劳动力3000人。同时我们还鼓励支持民办中介组织参与职业推介活动,不断规范中介组织的职介行为。2005年全县民办中介劳务组织己发展到25家,三年累计推荐1730人就业。
四是开辟就业“一条街”。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了兴国州古商城,改造了莲花池招待所临街门面,形成了以古商城为中心的小商品市场批发一条街;在原葡萄糖厂区开发兴建了湖滨花园商贸一条街;水产大世界地段建成了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再就业市场饮食一条街;在人民礼堂至像座段形成了商业经营一条街。这些专业经营市场先后安置了521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在上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我县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我县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决心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就业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为从根本上破解我县就业难题而努力奋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验材料劳动保障局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材料(3)在线全文阅读。
劳动保障局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材料(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