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县位于×省最北部,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下辖×个乡镇、×个开发区,×个行政村,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份,曾经是国家级的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从全县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来看,27万农业人口中,大专文化的仅有640人,占2‰。特别是×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基本是高中以下学历,不少村干部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可以说,人才匮乏是困扰着我县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分析,×县落后的原因,一是生产条件落后,二是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为此,几年来,我们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千方百计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我们觉得非常及时必要。1999年、2000年以及2001年,我们相继下派了×名大中专毕业生。这些大学生到村后,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寻找销售市场、普及科学技术、发展商品生产,受到了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我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县委、县政府对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高度重视,并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县委全会、县人大会议,都明确提出要把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县委书记邓×同志强调指出,选派大学生到村级组织工作是康平实现永久脱贫的大事业,我们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切实抓出成效。今后,提拔干部主要要从优秀的选派大学生中选拔,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加强和规范这项工作的决策。
首先,确定了工作目标和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第一步为全县每个行政村配齐一名大学生。第二步提拔重用优秀者,调整更换不胜任者。第三步根据需要增加选派数量,提高选派质量。在指导思想上,我们立足于搞好全县农村第二次创业,以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为目标,以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为载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做到“四结合”,即“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相结合。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选派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公开选拔,采取公开报名、基层推荐、知识测试、面试答辩、组织考核的办法,好中择优,强中选强,尽量做到组织的派遣与村里的需求相结合。几年来,我们选派的大学生多是农学、经营管理和财会毕业的,属于农村紧缺、实用人才。他们到村后,与干部群众融为一体,成为新型农民。以前,大多数农民习惯于“三个月过年,一个月种田,八个月干闲”的生活方式,闲暇时间互相串门、打扑克、看小牌。现在,通过大学生的宣传带动,农民的眼界开阔了,市场意识增强了,纷纷研究项目,寻找发家致富的门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选派大学生发挥知识面广、信息灵通、头脑灵活的优势,走家串户,介绍适销对路的产品、宣传产品市场走向,引导农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实践证明,农村需要人才,需要大学生。一些老百姓高兴的说,咱村可来了明白人。
其次,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运行机制和工作体系。县组织、人事部门对这项工作负责规划、协调和组织实施,共青团、科技局、科协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动作。各乡镇党委书记全面抓,副书记具体抓,各级领导拿出足够的精力,作为工作重点,尽职尽责抓好。同时,村党支部也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负责对选派大学生的培养和管理。这样就形成了对选派大学生的考核、培训、锻炼、提高的制度和体系。
二、强化管理,促进选派大学生积极发挥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验材料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