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统筹城乡就业的问题显著更加迫切。受我省经济建设用地、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还将逐年增多。据测算,目前我省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1100万人。今后3年,每年大约新增50万人。同时,农村劳动力呈现出向非农产业转移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的趋势,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就业出路问题显得更加紧迫。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体制性障碍,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任务日益重要和迫切。
四是解决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问题任务十分艰巨。截止2004年底,我省已经登记的“4050”等救助对象尚有5.3万人未就业或再就业。全省集体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中,还有约10万人没有纳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范围。过去几年中,有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已经实现了再就业,目前结存的“4050”等救助对象和没有纳入享受扶持政策范围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将会更大。同时,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我省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失地无业农民,目前结存需要再就业的人数尚有20余万人。据测算,今后3年还将新增近40万失地无业农民。这对扩展城镇就业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是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难度仍然很大。目前,我省同全国一样,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表征城镇的失业状况。由于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尚不健全,有相当一部分尚未就业再就业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没有办理失业登记手续,未被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统计。此外,按照国家规定,各类企业的下岗职工也未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统计。到去年底,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如果考虑到上述两方面因素,我省城镇的实际失业率将达到8%以上。随着并轨工作在今年底全面完成和失业登记制度的完善,今年3年,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有可能超过5%,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任务十分繁重。
四、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建议
为有效缓解我省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扩大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在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统筹城乡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在缓解当前突出就业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确保我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1、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着力点,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城乡就业的根本途径。一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国企改革步伐,振兴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的行业;做大做强工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做活做优商贸、餐饮、服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二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兴办经济实体,提供就业机会。三要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充分利用基地,抓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成建制输出。
2、以加强技能培训为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劳动力就业结构失衡、技术工种供求矛盾突出是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强化职业培训,增强劳动者竞争就业能力,就成为扩大就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抓住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在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办学发展一批,对运作规范的培训机构加以扶持壮大一批,对基础薄弱、名存实亡的培训机构适度淘汰一批,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竞争、优生劣汰的社会化培训格局。二是强化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通过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主动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指导各类培训机构按照市场需要设置培训专业,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力求技能培训与就业有机衔接。三是抓好公益性培训机构的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采取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联合办班、培训机构为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培训以及政府根据培训的合格率和就业率购买培训成果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后的就业率。对文化程度较高、年纪较轻的下岗失业人员重点进行创业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对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人员重点进行家政服务培训,面向社区寻找岗位;对文化偏低、技能单一的下岗失业人员重点进行与劳动密集型岗位相近、紧缺的技能培训(如对男性失业人员进行机械、建筑培训,对女性失业人员进行缝纫培训)。用好用活培训补贴,凡是培训下岗失业职工和县内紧缺工种的,都可享受培训补贴,新办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并提供在岗培训的也给予培训补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验材料再就业工作经验材料--统筹城乡就业 促进可持续发展(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