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传统产业的做大做强与优化升级是我市产业发展的最基础性的工作,必须将其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抓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具科学性、有效性。
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既是我市破解科学发展难题、争当广东重点发展区排头兵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实现“三促进一保持”目标和“争先进位”的现实需要。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我市委托浙江大学举办的江门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研讨班。通过学习研讨,对现代产业体系不仅从理论上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而且在吸纳、借鉴长三角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对我市的基础条件及构建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本文就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市相关《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程提出几点基本思路与建议。
一、对现实基础与着眼点的思考
在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的产业构成,一般情况下现代服务业要占其GDP的70%左右,而在发展中国家,一般指工业增加值占GDP50%左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定上升的产业构成。我们不妨把现代产业体系理解为:能够通过有效条件、支撑和保障,研发、制造、经营比较普遍的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体系,其中科技创新是根本,优质或高附加值、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主要标志。这对目前的江门而言更具现实意义。
从广东的大目标来看,省十届三次全会明确了“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在之后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提出,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方面加以推进,并突出强调“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的重点任务。
然而,江门在服从全省大目标的前提下还要充分发挥业已形成的自身产业优势,探索更有效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总体上判断,我市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目前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质素偏低、创新能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载体建设制约等问题。
从我市的具体情况来看,在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中,第二产业由2004年的49.5%升至2008年的57.6%,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004年的41.6%降至2008年的34.3%(暂呈现出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相悖的趋势)。现有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机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建材、造纸业等传统领域。2008年,这六大优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85.9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42.89亿元,同比增长18.8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78.4%。2004—2008年,六大优势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均保持在70%以上,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拉动也都在12个百分点以上,且有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如机电产业主要集中在蓬江区及江海区,纺织服装主要聚集在开平市及新会区,造纸主要聚集在新会区。全市1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5个省级产业基地绝大多数因传统产业的绩优而得名。全市拥有的14个中国名牌产品,有13个属于传统优势产业;6个中国驰名商标中,5个属于传统优势产业。
由此看出,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传统产业的做大做强与优化升级是我市产业发展的最基础性的工作,必须将其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抓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具科学性、有效性。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思路
1、科学规划产业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发展面对的是全球范围的国际竞争,要使江门的产业发展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在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与优化升级的同时,用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维谋划江门产业未来发展,推进以“三高两低一自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耗能、低污染、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验材料加强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结构建设范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