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
三、2006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确保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建设新铁岭、大铁岭开好局、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实现320亿元,增长20%,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90%。地区财政收入32亿元,增长18.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3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5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增长8%。
为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九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工业走廊建设,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
集中力量建设沈铁工业走廊核心区。完成102线市区南出口到沈阳界双向八车道拓宽改造工程,确保7月底之前建成通车。搞好新台子高新技术园区2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六通一平”,争取进入省级高新技术园区行列,引进资金20亿元。抓好懿路、腰堡、辽海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铁岭经济开发区扩区任务,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重点扶持球墨铸铁阀门、“北亚”药用植物油、“天淇”冷饮、“爱福尔”新型装饰材料等50个名牌产品。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增长30%。
(二)扎实搞好“项目年”活动,务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取得更大成效
以实施“523”工程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项目年”活动。要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大产业,重点抓好工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第三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一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继续实行领导包大项目责任制,实行全过程的跟踪服务,务求抓出实效。二是建立和完善科学考核体系。重点考核企业投入、上级专项等当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时考核安置就业、上缴税金等效益指标。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奖励基金,实行以奖代补,对引进落地大项目的地区、部门和有功人员实行奖励。四是抓好项目源建设。建立市、县项目库,包装论证项目,满足项目开发的需要。通过“项目年”活动,确保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00个,投资总额突破20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0户。五是切实加强外经外贸工作。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实现翻一番。完成外贸出口1亿美元,增长30%以上。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把新农村建设与沈铁工业走廊建设和城乡共建有机结合起来,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安置就业、繁荣市场、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建设和培育南马路商业街,严格实行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做大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亿元以上。
(五)规划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功能,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全面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结合搬迁,规划建设新城区。加大经营城市力度,不断提高城市自我发展能力。在加强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县城、中心集镇和其他小城镇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与辽源市的配合协作,争取开工建设丰源铁路。
(六)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全面完成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非工业企业改革。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收购和兼并国有企业,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继续调整所有制结构,坚定不移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30%以上。三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和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四是加大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做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年内完成天信公司、焦化厂、污水处理厂改革任务。五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等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六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诚信体系建设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城市信用社改革,年内组建商业银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政府报告2006年市级政府工作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