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8倍。水利方面,完成了洞庭湖二期治理和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开工了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加快了市县城区防洪圈建设。交通方面,常张高速、湘北干线和临岗、澧东、新张、常桃公路,大湖口、毛家岔大桥建成通车。常吉高速、安乡夹夹大桥、汉寿沅水大桥开工建设。新建改建通乡通村公路2621公里。能源方面,建设了桃源、汉寿、安乡 22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实施城乡电网改造,促进了城乡同网同价。通讯方面,建成了电信宽带传输网,配套提升了移动、联通的通讯网络。
“十五”时期,我们坚持民生为重,维护了群众利益
下大力抓就业再就业工作,制订和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援助“4050”人员等再就业困难群体,积极开辟各种就业渠道,市直国有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87%,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
巩固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失业保险,启动实施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国有农垦企业养老保险,各类保险参保由2000年的43.3万人次增加到 2005年的131.8 万人次。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救灾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12.1万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3.6万农村“五保”老人得到供养。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农村低保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连续三年来,市政府每年都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十件实事,重点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出行和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扶贫帮困这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办好这些实事,市县两级层层分解责任,组织专门班子,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了承诺的兑现。
“十五”时期,我们致力协调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落实教育优先的各项措施,“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民办教育发展加快。2005年,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81.6%,比200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五年新增高等院校3所,新增各类民办教育机构396个。
2003年,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了9个疾控中心、8个传染病隔离区,恢复改造了189所乡镇卫生院。在全国率先实施放心食品工程,成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全国5个试点城市之一,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高。
推动科技创新,五年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31项,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08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9家。文化精品创作取得成效,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加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严格保护耕地,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全民国防观念增强,民兵预备役工作水平提高。人事、审计、统计、物价、外事侨务较好地履行了职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知识产权、民族宗教、对台、气象、人防、地震、档案、方志、老龄、残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安形势总体较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接受人大监督,接受人民政协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06件,政协委员提案1605件。
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与管理,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处理了一批违法违纪人员。
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重点工作有效推进。这一年,我们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成功防控了禽流感疫情的流入,启动了德山开发区新一轮建设,开工和投产了92个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开通了常张高速公路,按百年一遇的标准基本建成了市江北城区防洪圈,重建了桥南市场,获得了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扩大城乡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和扶贫帮困、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建设乡镇卫生院、发展农村沼气、奖励扶助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建设乡村公路、改造市县城区小街小巷、防治血吸虫病等十件实事的工作任务。五项承诺较好兑现。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建立和实行了优化环境联席会议机制;强化了市、县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发挥“12345”市长热线和区县(市)长热线的作用,促进了公众投诉的快速处置;实行了市长、区县(市)长、局长接待日制度;控制了执法部门对企业的检查。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在上年基数较高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引进内外资金增长38%,财政总收入增长1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政府报告2006某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