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农村药品“两网”系统。运用地图索引技术直观地表现和反映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的网点分布情况,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的人员档案信息库和工作记录信息库,明确分工和职责,实现农村协管员网上现场检查记录信息的处理,帮助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农村药品供应状况,规范农村药品供应渠道,保障农民用药安全。
2、建立现场移动检查系统。使用“移动药监现场检查系统”,执行现场检查工作人员可现场快捷地查询、获取规范性文件、假劣药品信息等相关信息,加强了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建立药品质量监测及物流追踪分析系统。对各涉药单位药品、医疗器械的来源、去向、库存等进行动态监管,有效防范非法药械的流通和使用,对规范企业药械购销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效期药械监测、假劣药械风险监测、药械不良反应监测等功能,对问题药械进行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理;实现了生产企业GMP执行过程远程监控,可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原材料购进、领用、库存及产成品的生产检验、入库、销售及退货进行全程监控管理,从而实现了从源头上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4、建立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当出现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时,网络应急联动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将事件通过短信、邮件、传真等方式通知所有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应急分析与调度,指挥中心立即发出指令,冻结全辖区所有药品库存,跟踪使用者并监测其用药后的反应,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拉网式’排查;同时立刻调度事发地点附近的相关应急资源,做到快速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
5、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食品安全评价、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对协调统一各监管单位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和及时处置奠定了基础,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更加科学、有效。通过建立共享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和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农业、畜牧、粮食、经商、工商、技监、卫生等部门基础信息的集成交换和共享,可对全县食品安全状况作出综合评估,最大限度地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并能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迅速定位,提供处置、救助等资源情况的综合分析和应急处理。
6、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网。信用网上设置了法律政策咨询及指导、企业间信息交换、网上办公、安全用药咨询等栏目,为食品药品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
7、建立销售人员备案系统。在企业建立销售人员个人档案的基础上,建立销售人员备案系统,对销售人员实施科学监管,方便、快捷地查询相关情况,能有效查处违法销售行为,打击假冒药品。档案中详细记载销售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销售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现就职企业、身份证号码、照片、劳动合同编号等内容。企业与销售人员解除劳动合同后,根据销售人员变更情况,及时更新档案内容。档案信息通过网络与药品监管部门网络连接,实行全国联网,依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各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情况进行监督,方便各地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查询、核实。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这既表明了党和国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对我们今后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更高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监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提供强有力的饮食用药安全保证,打赢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食品药品安全保卫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食品药品监管用科学发展观强化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