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全党、全社会对食品药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药品是特殊商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群众,均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殊要求。相对我们而言,群众对它的认知一是他人介绍,二是经验,而这两者都不可靠,不能真正提供保护。我们的职能就是监督生产者、经营者诚实守信,引导群众科学用药,人民对我们期望极高,而信息化建设,将使我们监管工作如虎添翼,犹如我们的腿,我们的眼,我们的“外脑”,可以最大延伸监管触角,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这也是我们监管工作的一场深刻变革。
同时,信息化建设也是提高工作透明度,树立监管权威,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需要。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我们默默无闻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齐二”假药的清查,“欣弗”假药的清查,违法药品广告的整治……,但是由于硬件、软件的落后,我们没能及时将工作情况向群众公开,使群众对我们的认识少,而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实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比如层层建立网站,将机构职能、工作动态、办事程序公开,及时发布药品警示信息,公布违法企业的不法行为,建立信用档案,提高震慑力,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获得群众信任。
三、怎样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首先,加大硬件投入是前提,建立网络是基础。信息化建设是需要强大财力做支撑的,我们要争取政府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参考海关、税务、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化发展历程,都经历了从各地分散发展到中央集中建设的过程,他们发展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的金字号工程投入都在几十个亿以上,就连劳动社会保障部的“金保工程”先后也投了20多个亿。因此,要重视信息平台的建设。要采购设施设备,如计算机(手提的、台式的)、数码相机、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要花大力气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立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覆盖全国每个省、市、县,不同地区的药监部门可以自由通行,建议以每个省为单位组建系统,各个省间实行并网运行,统一在国家局这个大系统中,而每个市县作为这个系统的子系统,同时,可以同每个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每个医疗单位实行网络对接,深入内部,实现从表象到内在的全程监控,真正实行网上办公。这样,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乡村,轻点鼠标,便可以对辖区内的监管情况一目了然,对每一品种的药、每一瓶药、每一片药实行实时动态监管,让假药无处遁形,倘若再对诸如“人血白蛋白”类药品的专项清查,就不再是全体干部几天的辛苦劳累了,而可能仅是一个人只须几分钟就解决问题了,既降低了干部的劳动强度,将干部解放出来,腾出精力做大事,也提高了监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
(二)其次,引进人才,大举培训,提高素质是重点。信息社会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变化快。要想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培训是关键。要注意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对接沟通,做活引智我用的文章。特别是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争取得到信息产业大公司、大集团及大专院校的技术支持,通过引进人才,得到的不仅是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可以随时捕捉到信息化最新动向,学到难以学到的知识。我们药监队伍是支特别能吃苦的队伍,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人员配置参差不齐,因此要多办培训班,或通过轮训,或进行定向培训,或专门培训,或通过培训骨干带训等方式,使药监系统从领导到普通干部都能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应对新时期监管任务的能力,提高整个药监队伍的形象。
(三)再次,学习先进经验,开发科学软件是关键。
最近几年来,有的地区已经意识到加快信息化建设对提高监管能力,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重大作用。如宜宾市南溪县是四川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就率先启动了食品药品信息化建设,构建了监管平台,构建了集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全程动态监管的质量监测及物流追踪体系、集食品种植——加工生产——流通——餐饮卫生——回收等全程的信息共享的综合监管体系、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上报——应急预案——应急联动——应急指挥调度——应急过程追溯分析总结的应急管理体系等三大体系和六大系统于一体的“南溪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服务信息平台”。该平台自2006年11月试运行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认真借鉴外地的先行经验,开发科学信息软件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建立以下信息平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食品药品监管用科学发展观强化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