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
(四)什么是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指品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品牌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二、为什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趋势的需要。
我们身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以计算机组成的互联网为媒介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所谓信息化是管理方式、内容和手段的电子化、网络化和现代化。它是采用世界信息技术前沿的最新成果,将其广泛应用于监管工作领域的一种创新和变革。信息化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发展趋势是逐渐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必将使我们的工作观念、工作模式、工作习惯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其他部门和行业,正是由于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才使效率提高,比如全国公安系统建立了“金盾系统”,无论你身在家乡,还是远在异地,只要正确输入你的姓名或身份证号码,你的详细信息便会准确呈现,再如税务部门建立了“金税系统”,工商部门建立了“红盾系统”,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金保工程”……一套系统,犹如一张无边无际的“天网”,网内的每一个终端用户,通过这张网,能迅速查阅资料,获取所需信息,从而使工作提速,实现质的飞跃。
(二)其次,是药监工作的性质及监管形势的需要。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我们履行着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职能,维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使命很重要,但形势很严峻。目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正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在药品领域,药品市场秩序的混乱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安全风险仍存在于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防控安全风险的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结构不合理,质量保障水平参差不齐,违法广告屡禁不止,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严重,假冒伪劣药品在一些地方还有生存空间。总体上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具有社会性、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对和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拿我们局来说,我们所处的是个山区县,有28个乡镇,2家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零售连锁公司,325家连锁门店,318家医疗使用单位,散布在全县2400多平方公里,而我们全局仅有12名执法人员,即使全局12名同志全部投入到执法监管中,要想对所有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彻底检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2009年开年至今,为清查人血白蛋白、双磺莲注射液、降糖胶囊、糖脂灵、剌五加注射液等等近15种之多,我局出动了62车次,184人次。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和物力,却是无获而归,无功而返。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苦闷,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可能有问题的药品,由于条件有限,既无检验设备当场检验,也不能立即查对,采取措施,而是抄下品名、批号等,回到办公室再上网查对,再就是层层发文协查,协查常常是久拖不回,甚至是石沉大海,工作效率和效果被大打折扣。再以药品抽检为例,同一药品、同批号在市内县(区)重复抽验经常可见,造成药品抽检资源的浪费几乎是司空见惯。而把这些数字放大到全国看,又有多少家生产企业,多少家经营企业,多少家医疗单位,多少种药品,多少个批号的药呢?这无疑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随着科技的进步,违法行为更加隐蔽,更加具有欺骗性。显然,单凭过去沿用的常规检查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们对某个品种的药,再也不能凭肉眼看,用鼻子闻,用手去摸,靠经验来判断其真伪了,那样,费事费力不说,而且容易出错。
(三)再次,是我们所肩负的任务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的需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食品药品监管用科学发展观强化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