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整改措施(整改措施,经费,三公)
目录
第一篇:三公经费整改措施 第二篇:三公经费整改措施 第三篇:三公经费整改措施 第四篇:三公经费整改措施 第五篇:三公经费整改措施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三公经费整改措施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三公经费”尤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
XX镇三公经费超支整改措施
XX镇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区有关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对因公外出学习考察、公务用车购置及公务接待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
针对镇“三公”费用管理实际情况,出台了《伙牌镇落实厉行节约、规范“三公”费用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重点对车辆购置运
第 1 页 共 24 页
行、公务招待、公款外出参观学习和考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是“三公”费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将“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对超支的单位严格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票否决”。
二是实行适时监控
坚持月例会分析制度。每月初,纪委、财政等部门有关人员定期召开“三公”费用指标分析会,重点对上月全镇“三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超支数额不太大的单位进行预警提醒,对超支过大的单位下发 “三公”费用停报通知书,并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预警提醒。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
实行定期检查。每月对1至3个村、2至4个镇直单位“三公”费用的支出、审核、公开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开展随机抽查。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对部分单位“三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在检查中违反有关规定的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落实动态监管。将各单位“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综合监督检查范围,作为一项常态化监督检查内容。
四是严格责任追究
注重平时落实。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坚持每季度向镇委党委会报告一次全镇各单位“三公”费用支出情况,重点对超支的单位在党委会上进行公开。
XX县三公经费超支整改措施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
第 2 页 共 24 页
明确各单位主管财务主要领导为“三公”经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将“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对全年“三公”经费超支的单位,严格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三公经费”超出控制指标的单位年终不进行评先评优。
二是量化控制指标
对全县各单位“三公”经费进行分季度定量控制,每季度考核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指标,年底考核全年控制指标。
三是实行适时监控
坚持每季度通报制度,每季度末,由县纪委、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有关人员对上季度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核实,对超支的单位进行预警提醒,对超支过大的单位下发 “三公”经费预警通知书,并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预警谈话。
四是实施预算控制
年初将各单位公用经费指标预留20%,第三季度末“三公”经费仍然超出控制指标的,扣减年初预留20%公用经费指标;年终对“三公”经费超出全年控制指标的单位,按照超出控制指标幅度在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中相应扣减单位公用经费。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
采取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每年选择部分单位对“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抽查,对重点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将各单位“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财政综合监督检查和审计范围,作为一项
第 3 页 共 24 页
常态化监督检查内容在各类财政监督检查报告和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六是严格责任追究
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三公”经费超支的单位,由县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会,反馈存在问题,责令其写出整改方案和书面检查,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长期固定“租车”、租“高档车”。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干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制度规定的不严格,有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机队伍,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4~5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把“莫须有”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
第 4 页 共 24 页
(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不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不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往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
(1)公款吃喝费用多。“接待就是生产力”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已是普遍现象,一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
(2)公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也成了一些人民“公仆”的口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是“家常便饭”,“应”吃尽吃。
(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垒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不多见,但是,假借学习、
第 5 页 共 24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公经费整改措施(整改措施,经费,三公)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