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
偏移脉冲响应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理解有关概念而提出的一种简化模型。它仅考虑产生一个脉冲,而由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又分为输入剖面的脉冲响应和输出剖面的脉冲响应.
输入剖面的脉冲响应
如果输入记录是一自激自收剖面,当剖面中仅有一个脉冲时,它对应的地质空间就称为输入剖面的偏移脉冲响应。
输出剖面的脉冲响应
考虑目标空间仅有一个脉冲(即地质模型就是一个脉冲——点震源),现要考察它可能被地面上哪些观测点在什么时侯接收到?这些观测点的位臵和接受时间之间的关系就叫做这个输出剖面的脉冲响应。
输入剖面的脉冲响应:
考虑的是自激自收剖面(水平叠加剖面,即为像空间)上的一个脉冲,可能是来自地下哪些点的反射; 输出剖面的脉冲响应:
考虑的是偏移处理后的剖面(地质剖面,即为目标空间)上的一个脉冲,可能被地面上哪些点在什么时候接收到;
这仅是针对偏移处理的两种不同的考虑问题的方式,其实质都是一致的,都是对资料进行偏移归位处理;但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算法的实现略有不同。
总的来说,波动方程偏移,就是已知地面上的波场值,要求地下介质中各点的波场分布。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是已知边界条件求波动方程的定解。用前面输入道观点来看,偏移就是把在地面上R处接收到的绕射波再以球面子波的形式反传回去。
波动方程偏移的数学实质:已知边界条件求波动方程的定解
与绕射扫描叠加(偏移)的比较
共同之处:都是以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为基础进行叠加偏移的;目的都是使反射层自动空间归位; 不同之处:①叠加的加权系数不同(绕射扫描是等权叠加,积分法是不等权,充分考虑了传播方向、波前扩散等因素对振幅的影响);②频率补偿问题;造成这两点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前者是建立在射线理论基础上的,而积分法是建立在波动方程的积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后者比前者精确,并保持了波的动力学特点。
共同存在的问题:―画弧‖现象。
小结:
偏移速度偏小:绕射双曲线收敛不完全,倾斜同相轴偏移不到位,造成向斜分辨率降低→偏移不足; 速度偏大:绕射双曲线反向弯曲;倾斜同相轴偏移过了原位,造成背斜和向斜组成的褶皱同相轴彼此交叉,横向分辨率降低→偏移过头
思考:积分法是否适应介质的纵、横向速度变化?为什么?
总结:积分法波动方程偏移的优缺点
优点:适合各种不同倾角地层,归位效果好,界面位臵准;效率高; 缺点:噪声大,高频干扰严重;不适合速度横向变化。
第16页 共17页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
由于水平叠加剖面在某些情况下并不等于零炮检距剖面,这时如采用叠后偏移就会给倾斜同相轴的正确归位带来较大误差,因此必须引入叠前偏移。DMO+叠后偏移是解决成本和精度的折衷,最好还是直接运用叠前偏移。
允许速度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有变化的在深度域进行的偏移方法,就叫做深度偏移。 当构造复杂和存在速度横向变化时,都必须使用深度偏移。
第17页 共17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