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 英国/伦敦 伦敦世界博览会 1862年 英国/伦敦 伦敦世界博览会
背景简介 ? ? ? ? ? ? ? ? ? ? ?
名称:伦敦国际工业和艺术博览会
会期:1862年5月1日至1862年11月1日 参观人次:6,096,617人次
地点:伦敦南肯辛顿的皇家园艺学会,与海德公园仅咫尺之遥。 总面积:6.5公顷 参展者:29000多名 投资成本:25万英镑 资金支持:英国中央银行
展品分类:4个部分,共36类。
主持机构: 皇家管理委员会,由英国皇家艺术、制造和贸易学会协助筹办。 展馆承包商:凯尔克和卢卡斯
内容概况 1. 伦敦世界博览会概况 2.展会背景 3.筹备情况 4.展馆情况 5.展会盛况 6.社会评论 7.历史追忆
8.图片资料—主要举办会场、展馆、纪念品、画报 9.纪念币
1.概况——伦敦世界博览会
由于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成功,英国于1862年再次举办了第三届世界博览会,地点依然选择了伦敦。但事与愿违,1862年伦敦世博会并没有像首届博览会那样盈利,也未能取代人们心目中水晶宫展的地位,但它为后来的世界博览会开启了每隔11年举办的先例。
此次的世界博览会新添了音乐会的形式,演奏音乐精品成了世博台的节日之一。从此,许多世博会效仿这种做法,除了举办国在展览期间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外,还邀请参展国家的文艺团体进行演出,进行文化交流,活跃会场气氛。
1862年伦敦世博会共吸引了29000多名参展者,展品按主题分为4个部分,共36类。组织者限定所有工业展品应是1850年以后生产的,以保证不重复首届世博会的展示。在本次展出的所有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蒸汽机、锅炉、火车头和铸钢产品,工艺性很强的玻璃制品也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此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有中国展品参展,更是留下了一张“中国馆在世博会上最早的照片”,意义深远。
2.展会背景
1
1862年 英国/伦敦 伦敦世界博览会 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欧洲乃至全球,都具有绝对的影响力。英国人均收入在1860年比法国高出50%,比德国几乎高两倍。维多利亚女王通过伦敦首届世博会向世人淋漓尽致地彰显了英国的辉煌。如今,女王还是那位女王,世博会已是一届新的世博会了。
1858年,英国开始酝酿一届新的世博会。最初计划在1861年举办,意在纪念首届世博会举办10周年,后因展馆实际建设周期的缘故推迟到1862年举办。这不经意的推迟让可爱的法国人记下了,所以法国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每间隔11年举办一次世博会。
随即,战争的阴影弥漫在欧洲。意大利第二次独立战争在1859年爆发,这几乎使世博会的计划被扼杀在摇篮里。这场战争直接涉及了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周边的其他欧洲国家也时刻关注着,对时局的揣测和国家利益的博弈牵扯着各国皇室政要的神经。更为雪上加霜的是,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没有人能预料到世界范围内战争的发展趋势,没有人能预测区域战争的长短和结果,也就没有人对此届世博会的人气抱有信心。
3.筹备情况
3.1资金筹备
英国没有选择放弃,历史证明了这次坚持的明智。英国人对世博会的组织可谓就轻驾熟,犹如成熟的乐队演奏熟悉的乐曲。1858年初定计划时,就迅速得到了英国工业领导层和1851世博会委员会的支持。1858年底,皇家艺术协会加入进来。此届世博会选址确定在伦敦南肯辛顿的皇家园艺学会,与海德公园仅咫尺之遥。1860年3月,共筹集到捐款25万英镑,维多利亚女王颁令准予组织者筹办世博会,并向各国发出邀请。英国中央银行提供25万英镑贷款用于工业宫的建设。
3.2组织机构
1861年2月14日,维多利亚女王照例颁令组建代表政府的皇家管理委员会,由英国皇家艺术、制造和贸易学会协助筹办。艾伯特亲王因为健康原因无法再次执掌此次世博会了,格兰佛伯爵(Earl Granville)成为此届世博会的管理委员会主席,其他3位重要成员是:温特沃什·笛尔克男爵,他参与了1851年世博会的组织,是一位有经验的管理者;托马斯·巴林,国会议员,巴林兄弟银行董事长;威廉·费尔贝恩,白金汉郡公爵,英国铁路公司董事长,也是世界上最早期的机车生产商。英国主办世博会非常注重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结构,通过人员配置基本奠定政府主导下坚定强大的执行力。
1861年12月14日,42岁的艾伯特亲王因伤寒病逝。他曾经为首届世博会作出卓越贡献,是“世界博览会第一人”。他的逝去是维多利亚女王最大的悲痛,女王因丈夫之死而心力交瘁,她一度离开伦敦而独自幽居,大臣们要求她亲自主持议会开幕式,要求她至少偶尔在臣民中露面,她一概不予理会。君权在当时的英国逐步上升,亲王的逝去以及女王的悲痛欲绝使整个英国笼罩着深深的哀思。 1862年5月1日世博会如期开幕,维多利亚女王没有出席开幕式。空缺的王室席位旁安置着女王夫妇的半身塑像,每个人心中都有挥之不去的悲伤。每一位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在演讲中都会提到艾伯特亲王,提到他对世博会的贡献。英
2
1862年 英国/伦敦 伦敦世界博览会 国皇室任命的桂冠诗人丁尼生更是泪流满面,以诗性语言如泣如诉地表达对逝者的缅怀。
伦敦还是伦敦,女王还是女王,世博会也依然辉煌,只是人们再也看不到女王身旁那高大挺拔的身影,那睿智深邃的目光??
4.展馆情况——展馆在褒贬不一的评论中落成
此届世博会的展馆从1861年3月9日正式开工,要求在1862年2月12日
前全部完工,历时11个月。管理委员会其实对展馆建设没有很高要求,只是希望展馆造型和细节一如1851年的水晶宫,同时为体现时代变化,展馆正面和入口处要适当加一些雕塑装饰。展馆建设负责人是弗朗西斯·富柯,政府科学和艺术部门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他曾经监管1851年水晶宫的建造,并担任1855年巴黎世博会英国参展官员,是一位有经验的执行者。建筑承包商凯尔克(Kelk)和卢卡斯(Lucas)获得了展馆建造合同,因为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他们的开价是最低廉的。
5.展会盛况
艺术展品彰显各国的艺术影响力
1862年伦敦世博会的艺术品陈列在展馆内的画廊。画廊采用天窗和锯齿状屋顶采光设计,使作品沐浴在柔美的自然光线中。画廊长350米,与巴黎卢浮宫主廊的长度完全相等。这是管理委员会的特地安排,也体现了对法国艺术地位的尊崇。按照管理委员会的计划,艺术作品按照国别排列,以体现每一个国家对人类艺术的贡献,表明每个国家的艺术水准。所以,参展国都会选择一位里程碑式的艺术家作品,藉此说明本国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力。 英国选送了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的33幅作品参展,这位被称为“英国绘画之父”的伟大艺术家,因其个性鲜明且极富民族特色的创作而备受推崇。代表英国参展的还有托马斯·庚斯波罗(Thomas Gainsborough)的风景画,他对田园风光的热情却始终如一,他认为没有什么比“漫步可人的村庄,安静自在地画些风景”更令人舒畅了。约书亚·雷诺兹(Joshua Reynolds)、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的作品也在展出之列。 工业展品影响世界未来
此届世博会共吸引了29000多名参展者。展品按主题分为4个部分,共36类。组织者限定所有工业展品应是1850年以后生产的,以保证不重复首届世博会的展示。组织者对展品进行评比和授奖,最终约有一半的展品获奖。
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蒸汽机、锅炉、火车头和铸钢产品,工艺性很强的玻璃制品也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届世博会上展出了以英国工程师贝西默名字命名的“贝西默炼钢法”,这是炼钢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从此不单是钢铁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锅炉、桥梁、炮筒等依赖钢结构的产业和领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美国也并没有因为内战而放弃参展,而是通过世博会进一步加强了欧美之间的交流。
3
1862年 英国/伦敦 伦敦世界博览会 6.社会评论
展馆占地6.5公顷。在首届世博会的水晶宫展馆中,展出者抱怨展览面积太小,使参观者无法领略到展品的精湛,于是,此届世博会增加了展示面积。不但如此,管理委员会还允许参展者自由处理分配到的展览空间。展馆包括中央的主厅和两翼的侧厅,两个侧厅计划分别展示机械和农业制品。一切似乎合情合理,然而英国国内外的评论反差很大。当时的英国评论者认为这是个“毫无吸引力”的展馆,讽刺这个展馆只适合做火车站、军营或者监狱。展馆跨度达49米,超过了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展馆高79米,略逊于那两座大教堂。由于耗资巨大,被媒体批评规模过大、装饰过度,甚至被讽刺为“巨大的汤碗”和“国家的耻辱”。然而,来自英国以外的评论却宽容很多,几乎是一片赞扬声。
7.历史追忆——有关1862的记忆
1862年伦敦世博会的两件展示对人类物质生产具有划时代意义:具备现代电脑理念的机器计算机雏形诞生和奠定现代工业基础的高效炼钢法问世;
1862年伦敦世博会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节点:各国工人利用参观世博会的机会进行交流,促进了工人运动逐步走向国际联合。
巴贝奇(Babbage)的解析
巴贝奇(Babbage)的解析机:现代电脑之祖 在电脑日益盛行的21世纪,人们却承认19世纪一个名叫巴贝奇的英国人为电脑发明人之一。数学家巴贝奇在1862年伦敦世博会上展出了名为解析机的机器计算工具,也有人称之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解析机采用的一些计算思想延用至今,它包括的存储和碾磨,就非常类似于今天电脑中采用的内存和处理器。巴贝奇将解析机制造成了由黄铜配件组成,用蒸汽驱动的机器。解析机的出现在当时并没有带来石破天惊的震撼,也没有被广泛接受。解析机犹如一个新生的婴儿,人们还不能预测其将来是否将成为伟人。
今天,巴贝奇和他的解析机被认为是电脑领域超越时代的奇迹。 贝西默(Bessemer)的炼钢法:现代重工业基石 与巴贝奇的发明不同的是,工程师贝西默的专利炼钢法在此届世博会上受到
4
1862年 英国/伦敦 伦敦世界博览会 了极大的关注,各国重工业领域的企业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欣喜若狂地接受了贝西默的新型炼钢法,兴致勃勃地聆听贝西默的发明故事:
一天下午,贝西默在操作一座反射炉,因燃料(焦碳)供不上造成生铁没能充分熔化,操作失败,他很扫兴,坐在地上嘴里不停的嘟囔着,本想就此结束一天的工作。但是,他想,与其坐等一炉生铁报废,倒不如把炉壁吹干净,明天不就省事了。于是他就开动吹风机,向炉内吹入空气,这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尚未充分熔化、热得发红的生铁被空气一吹,犹如火上加油,变得越来越明亮、通红,最后原来凝固的生铁开始熔化,铁水越来越多,随着不断吹入空气,最后整炉生铁全都熔化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不加燃料竟然把整炉生铁全都熔化了,于是他将熔化的铁水浇铸了。第二天一早,贝西默想将前一天浇铸的铸件砸碎,重新熔炼,他用锤子敲打一下,“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04 1862年 英国伦敦 第2届世界博览会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