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区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区编办
本文所指编外用工是对我区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员工的一种统称。随着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和财政统收统支政策日益完善,我区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区各有关部门为缓解用工矛盾,或多或少使用了编外用工。目前,我区编外用工已成为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监管盲区,且此类人员呈逐年增多之势。为进一步加强编外用工的管理,区编办对我区区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日前,我们对区级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截止时间为2010年10月31日,我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总人数为3663人,其中机关编外人员820人,事业单位编外人员2843人(其中卫生系统各医院编外人员1532人,教育系统学校代课教师614人)。编外用工存在多种形式,包括派遣人员(市场代理)1689人,签订劳动合同人员1051人、临时工335 人、借用人员68人、公共服务岗位(经区编制部门批准使用)人员154人,其他未签订劳动合同等编外人员366人。从调查情况看,经区编委批准使用的公共服务岗位约占编外用工总数6%。全区区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参保率达98%,未参保的主要是临时
1
工、钟点工。我区每年用于支付编外人员薪酬的经费约7700余万元。
武进区区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情况汇总表
机关 汇总 派遣 合同 820 592 45 用工性质及人数 临时 36 借用 36 公共服务岗位 109 其他 2 参保率 备注 其中协管员595人 事业(不含医院、697 学校) 396 157 535 314 67 232 0 335 32 0 0 68 45 0 0 154 0 174 190 366 98% 不含后勤辅助人员 医院编1532 591 外用工 学校代课教师 合计 614 110 3663 1689 1051 调查结果显示编外用工相对集中在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公安系统,分别占41.8%、16.7%、14.9%。医疗系统各医院编外用工数与核定的编制数比例较高,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院、武进二院、武进三院分别为58% 、49.8% 、43.5% 、24.7%。在医疗系统中高学历比例呈现增长趋势,本科学历人数占10%左右,大专中学历人数约占60%,低学历人数目前只占到30%左右。教育系统各学校编外用工只统计代课教师,没有统计后勤辅助人员。公安系统编外用工主要是交通协管员和巡逻联防员。
医疗系统部分事业单位编外用工表
2
单位 编制数 编外用工数 编外用工数占编制数比例 武进人民医院 870 505 58% 武进中医院 600 299 49.8% 武进二院 170 74 43.5% 武进三院 73 18 24.7% 医疗系统部分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学历层次表
单位 学历 武进人民医院 武进中医院 武进二院 武进三院 本科 51 43 10 2 大专 121 50 16 1 高中 47 18 0 2 中专 82 76 45 1 中学及以下 204 111 3 12 备注 硕士1人 二、 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由于缺乏政策规范和有效监管,编外用工已成为机关事业单位缓解人力资源矛盾的一个主要手段,从调查情况看,我区编外用工主要存在用工随意、管理混乱、待遇差距过大等问题。
1、编外用工规模偏大。
从统计数据看,我区相关单位编外用工规模偏大,造成编外用工队伍庞大的原因很多。一是部分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公益性职能日益增加,需要合理数量的人员支撑,如:交通协管、城市管理等,原来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员编制,随着职能的变化需要相对数量的人员提供相应的社会公共服务。二是编外用工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更受用人单位欢迎,相比
3
“扎口管理、凡进必考”的录用政策,编外人员的使用方式、薪酬标准通常由用人单位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这也是部分单位偏爱使用编外用工的原因。三是存量人力资源未盘活。目前,尽管有些机关事业单位存量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工作量不饱满、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存在,但对于新增加的工作往往通过扩大用工规模来应对,这也是导致编外用工数量增加的原因。四是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不够。社会行业中介组织发展还不够强大,政府后勤服务社会化尚不能完全推行,部分单位一般通过编外用工完成单位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2、编外用工构成变化大。
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最初使用在后勤服务、食堂、保安等岗位,当前则增加了城市管理、交通协管、环境协管等多种社会公共服务岗位,有的甚至将此类人员安排到业务科室从事专业工作;以前编外人员学历普遍较低,目前编外人员中高学历者日益增多,部分已是本科学历;以前编外人员中以“4050”对象、临时工、退休返聘者居多,目前则有大中专毕业生、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随着编外人员结构的转变,其价值取向、素质特征及心理特点等也趋向于多元化和复杂化,其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因此编外用工的管理难度将随之增大。同时国家社会劳动保障政策的
4
日趋完善,年平均工资基数及最低工资标准上涨,用工成本也将不断上升。
3、编外用工用工形式多。
经过调研发现,单位使用编外人员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实行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代理劳务派遣,二是各用工单位自行签定劳动合同直接聘用,三是经编制部门批准使用。有些编外人员确属工作需要,用工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者通过人力资源劳务派遣中介用工,也有部分编外人员却是通过各种关系直接进入,把关不是很严格。编外人员的招录方式缺乏规范统一、公开透明的操作程序,对不同类别的编外人员的招录条件也未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编外人员的进入、使用、管理基本上处于不受监管的状态。
4、人员经费差距过大。
调查结果显示,编外用工工资待遇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相同岗位的编外工作人员待遇存在明显差距,多则相差两三倍,有的甚至比企业同类岗位高出几倍。从事具有一定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的人员待遇较高,后勤服务类岗位待遇较低,基本能反映出劳动力的不同价值,但依然缺乏相对统一的衡量标准,缺乏公平性。各单位编外人员薪酬标准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是因为此类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一般未列入财政预算,基本上通过挤占办公经费或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武进区编外用工调研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