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及规划的研究(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度中心(不含县调)均应建设应急通信指挥系统,采用卫星车及便携式终端设备配置,要求具备语音、数据和视频远传功能。

4 电力通信网管理与优化实例 4.1 工程背景

以某地市级电力局电力通信网需求为例,按照第三章所述电力通信网管理及规划原则,结合作者从事电力通信网运行维护的多年经验,提出了电力通信网管理及规划方案。

4.2 管理及规划方案 4.2.1 传输系统管理及规划

某市电力局光缆网管理及规划主要基于以下需求:①满足继电保护业务的需求;②满足省、地区光纤传输网组网需求;③满足数据网络光纤直连组网需求;④满足将来光纤网络其他纤芯需求。地区光缆网优化主要根据基建工程+专项工程进行。基建工程主要解决新建变电站的通信问题,专项工程主要解决纤芯资源不足、末端站点单光缆接入、部分35kV 变电站、供电所、营业厅无光缆接入等问题。原则上,新建骨干光缆至少采用 48芯 OPGW 光缆,边缘层采用 24 芯或 36 芯 OPGW 光缆,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纤芯数量;纤芯种类采用 G.652b 光缆,也可采用 G.652d 光缆。

根据传输网络技术体制,结合传输网络现状评估,将采用 MSTP 与 ASON 技术相结合规划传输 A 网、完善传输 B 网。

图6 电力局传输系统管理与规划图

4.2.2 调度系统管理及规划

根据调度数据网技术体制及网络现状,调度数据网的优化目标主要是增强网路可靠性,提升网络容量,扩大网络覆盖面,为未来配网自动化业务的承载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在 110kV 站点配置接入路由器,实现所有 110kV 站点覆盖,接入层带宽升级为 2*2Mb/s。针对汇聚节点数量太少的问题,通过选择部分接入层的 220kV 站点升级为汇聚节点,加强网络可靠性及接入能力,同时将汇聚链路带宽升级为 622Mb/s,解决带宽不足问题。

图7 电力局调度数据系统管理与规划图

网络继续采用三层结构组网,即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各层节点如下。 ①核心层:核心节点设置在电力局总调。

②汇聚层:设置在该电力局下属区、县的变电站。节点为汇聚节点,汇聚层带宽为 4*155M。

③接入层:接入节点设置在县局、其他 220kV 变电站和所有 110kV 变电站。

局、站之间的拓扑管理规划如下图:

图8 电力局调度数据局、站规划图

4.2.3 交换系统管理及规划

根据调度交换网技术体制和电力调度交换网现状,地区调度交换网的优化目

标为:一是通过汇接交换机和用户交换机独立配置,采用 2M 中继方式实现所辖 500kV 变电站和中调直调电厂的调度交换机汇接;二是通过备用调度交换机的配置,增强调度交换网的可靠性。

调度交换网的可靠性主要在于网络结构的加强和主备用调度交换系统的建设。对于主备用调度交换系统的实现:可采用透明网络关联主、备调两台调度交换机,为系统提供无缝连接,实现同组异步调度台主、备调互放。调度交换网络结构加强可采用复合型网络结构,实现路由迂回;同一局向的中继电路按不同传输路径电路交叉配置;通过数据网以 IP 中继连接。

图9 电力局调度交换系统规划图

两台调度交换机之间采用 2Mb/s 进行局间互联,两个调度交换机之间采用透明信令组网,每台交换机都和调度交换网有 2M 连接,从而确保每一台调度交换机都可以独立入网。通过这样主、备调的部署,当任何一台调度交换机出现故障时,其备用的调度交换机完全可以承担汇接、呼入、呼出的调度通信,同时维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设备的检修,备品备件的更换,有利保障了电力调度网的稳定运行。此外,连接到两个交换机的多个调度台实现同组共屏受理来话,调度信息就在两台交换机之间相互传递,调度台双 U 接口的信号线接入方式,可以同时接入到两台调度交换机或同一调度交换机的不同 U 接口电路上,从而为调度台提供了相互备用的两条信号链路,极大增强了抵抗各种恶性灾害事故的能力。

4.2.4 其他系统管理及规划

其他系统管理和规划主要是指行政数据交换系统和同步优化网络,其拓扑结构图如下:

图9 电力局通信网行政数据管理和规划拓扑图

图10 电力局通信网同步优化网络管理和规划拓扑图

4.3 效果分析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1)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和规划应该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传输网、调度数据网、调度交换网等三大网络的完善及评估优化方法;(2)业务通道和网络自身的可靠性策略,重点关注传输网的 N-2 优化;(3)调度数据网双平面技术研究;(4)语音交换新技术(VOIP、软交换)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

(2)论文中所述的管理和规划方法在工程实用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5.2 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电力通信网络将进入 NGN 时代,以“软交换”技术为标志的下一代电力通信网将逐步建成;此外,随着智能电网业务的开展,以“物联网”技术为指导、以光纤通信为核心,以无线通信为延伸的

智能电网通信网络也将最终形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及规划的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及规划的研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7577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