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工作已由规划设计研究所2012年科研立项。
5、污水回收系统存在的问题
滤罐反洗水及各类水罐溢流进入回收水池,经沉降回到系统前端处理。回收水系统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回收水池收油、排泥困难
回收水池排泥工艺与沉降罐排泥工艺相同,池底采用负压排泥。由于环保问题,无法定期排泥,因此每年人工清淤一次。回收水池顶部盖板多采用整体设计,清淤时操作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影响正常运行。清淤时回收水池底部污泥厚度超过1m。
(2)回收水池有效容积小,污水有效沉降时间短
截至2011年底,建有回收水池5座。随着运行时间延长,池内污泥和污油的存在使回收水池的有效空间变小,回收污水沉降时间短,重新进入污水处理前端,加重了系统运行负荷。现场调查,除肇一污水站外,其它各污水站均是边反冲边回收,或分段反洗,回收水没有得到充分沉降又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表10 回收水池运行情况统计表 污水站名称 宋一联 升一联 宋二联 肇一联 永一联 回收水池规格 (m) 18×18×3.0 11×6.0×2.5 21×9×2.1 18×18×2.7 12×12×2.5 3有效容积 回收水量 (m3) 400×2 130 350 400×2 280 (m3) 410 140 350 270 400 污水沉降缓冲时间(h) 分段反洗 分段反洗 没有沉降时间,边反洗边回收 充分沉降 没有沉降时间,边反洗边回收 对策:
针对回收水池容积小,沉降缓冲时间短,不易清淤等问题,目前已在宋一联、徐三联、永一联应用回收水罐,原来的回收水池用于站内溢流排污;宋二联将随改造实施。2012年计划将永一联的1座回收水池上部盖板进行改造,总结经验后在其它站应用。
6、加药系统存在的问题 (1)物理杀菌工艺
紫外线杀菌工艺用于污水处理系统杀菌效果好,但存在以下两方
6
面问题:一是对进水水质要求高,不能含滤料、砂粒等机械杂质。杀菌装置多安装在滤后,如果前端滤料流失,易打碎灯管。二是灯管运行10000—12000小时,光强下降至85%以下,杀菌效率降低,需要更换灯管。更换费用与化学杀菌工艺对比,基本持平。
(2)化学加药工艺
化学杀菌方法具有杀菌点灵活,药效持续作用时间长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受水量波动影响大,必须定期轮换药剂类型,药剂费用高等缺点。
对策一:
为防止滤料、砂粒等进入杀菌装置打碎灯管,需要将装置进出水改为“下进下出”的工艺连接形式,且在进水前加装筛网,以有效去除来水携带的砂粒等,保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我厂有9座水处理站存在上述问题,准备列入2012年老区改造项目。
对策二:
建议厂里每年投入一定资金,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 对策三:
按照油田公司2012年重点工作安排,准备在我厂三矿宋II-1注水站开展井口硫酸盐还原菌达标试验,准备在宋II-1注水站外输水进口加装具有强氧化性的二氧化氯杀菌装置。
7、化验系统存在问题
目前全厂在运23座水质站普遍存在化验仪器老化更新不及时、化验耗材(不包含化验汽油)由采油矿采购进货周期长或根本无法购进的问题,严重影响日常水质监测。
对策:
经初步测算,扣除已列入2012年小型机具计划的仪器外,维持2012年各站化验运行需要资金67.6万元。另外对于各矿无法购进的耗材,建议厂中心化验室统一购货,由财务资产部将费用从各矿成本中拨给地质大队,2012年预计耗材费用12.9万元。
(二)管理措施
7
1、水质考核指标
2012年厂内水质三项指标达标率分别为100%、92%、92%。分解三项考核指标见下表。
2、实施节点管理
(1)源水控制
各脱水站放水指标控制在70 -150mg/L以内,对源水含油超过控制指标的联合站油系统进行考核。同时各矿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油田管理部随机抽查,水质不合格考核相关负责人。 (2)沉降段管理
收油:调整污水沉降罐堰板高度,实现定期收油,油层厚度控制在0.3米以下。
清淤:没有排泥装置和设施的污水站,各类储水罐必须每年人工清淤一次,有排泥装置和设施的水质站定期排泥,各容器排泥前的淤泥高度不得超过0.5米。排泥完成后把排泥情况记入《站史》。
(3)过滤段管理 ①优化滤罐反洗参数
各水质站建立本站优化方案,开展反冲洗参数优化工作,每座站根据工艺和水质特性,摸索确定本站的反冲洗参数。
②过滤罐开罐检查
油田管理部每年四、五月份组织各矿进行开罐检查。在开罐检查过程中,对每座罐及时跟踪,水质站岗位人员打开滤罐以后,如果发现滤料有变质、缺失、破碎、油浸及滤罐结构有破损的情况,及时与上级相关部门汇报,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并针对每种情况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办法。 具体要求:
一是在开罐之前,必须按要求进行反冲洗后,才能开罐。 二是对于缺料20%以上的滤罐,必须掏出全部滤料,检查滤罐结构损坏情况。
三是对于污水处理站滤罐上部的污染物,由采油矿送到厂化验室
8
分析主要成分。
四是采油矿必须在准备开罐前一天通知油田管理部、规划设计所地面工程管理室,现场检查核实。
(4)加药及物理杀菌管理 ①加药管理
各水质处理站加药量、加药周期、加药点以规划设计参数为准。 一是对化学药剂实行费用专项化管理,由厂油田管理部统一调配,监督实施运行,确保水质药剂加到规定数量。
二是在药剂的选用、进货、储存、检测等环节统一规范,确保药剂质量。
三是对进厂每批药剂,厂中心化验室全部检测,合格的使用,不合格退货,连续三次不合格,取消生产厂家的供货资格。
四是含油污水站絮凝剂、杀菌剂采用连续投加方式,有机絮凝剂理论加药浓度为50mg/L,无机絮凝剂理论加药浓度25mg/L;杀菌剂理论加药浓度80mg/L,各站要根据水质情况,摸索合理的加药浓度;没有物理杀菌设备的地下水处理站正常运行过程中连续投加杀菌剂。
五是月度规划设计研究所地面工程管理人员对全厂水质站加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油田管理部组织不定期抽查。
②物理杀菌
一是超声波+磁场、紫外线杀菌等物理杀菌设备每2h检查一次;紫外线杀菌设备每天清洗一次石英套管,光强低于标准85%、清洗不能恢复时,委托专业清洗队伍进行化学在线清洗;紫外线杀菌装置灯管运行12000h、镇流器运行20000h后应进行更换。
二是应用物理杀菌设备的地下水处理站冲击投加杀菌剂,理论加药浓度为100mg/L,连续投加24小时,每月投加1~3次。
(5)取样化验管理
①要求所有在运的地下水处理站,每4小时检测外输出口水质悬浮物一次,如果不合格要检测锰砂出口、精滤出口等节点水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药或反冲洗处理,直至水质合格为止。
9
②含油污水站每天化验一次油岗来水、一沉、二沉、滤罐单罐、的含油及悬浮物,每4小时化验一次外输口的含油及悬浮物,发现问题及时与油岗协调并逐级汇报,化验数据填写在日报表上;每季度进行一次除油罐和滤罐出口监测,化验含油及悬浮物,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处理。
③注水站每4小时检查来水一次,如果水质不合格,应及时反馈到水质站。查明原因进行处理直至水质合格为止。锰砂滤罐、核桃壳、纤维球滤罐每4小时排气一次。
④各站化验仪器按标准配备,并按照有关规定周期检定,并粘贴管理标签,不允许互用或用不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
⑤地质化验室每月月初取样化验6座污水站来水和外输出口水质,化验在运所有地下水处理站外输出口水质,发现不合格点实施改进措施后再次取样复测。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注水质量提升方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