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学科: 动 物 学 野 外 实 习 学生姓名: 秦海林 学 号: 201109031144 专业年级: 生物科学2011级 实习时间:2013年5月20日-2013年5月25日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委员会制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华考范文网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改善大学生们这种理论不能与实际相联系的现象,加强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巩固大学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生科院组织了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全体同学参加动物野外实习活动。
此次动物野外实习有4个目的和意义:
1、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2、在野外实习中,采用动物活体观察、动物实体标本观察的方法,让同学们认识常见的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并清楚它们的生活习性。
3、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用望远镜观察动物,亲自动手捕捉野生动物并制作野生动物的实体标本,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学会用望远镜观察动物,了解捕捉野生动物的基本方法,知道制作动物标本的基本流程,初步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
4、此次野外实习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能融入自然、了解自然,让同学们学会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了解野生动物现在的处境,意识到野生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
二、实习概况(日程与考察路线、实习地点、指导教师)
(一)重庆动物园实习 1、日程与考察路线
5月16日(周四):实习准备,动员打会。
5月20日(周一):上午8:30从李渡校区乘车前往重庆杨家坪动物园 下午6:30到达见习宿营地缙云山农家乐
路线:学校→动物园大门→金鱼馆→鸟语林→人工湖→猩猩馆→茶园→熊猫馆→动物园大门→缙云山宿营地。
2、指导教师:李宏群
(二)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 1、日程与考察路线
2013年5月21日——2013年5月23日 5月21日上午:准备工作会议,全体师生参加
5月21日下午:鼠形兽类的采集与鉴定。路线:住地→贺龙园→缙云寺→相思岩→狮子峰→香炉峰→沿珍稀植物园返回住地。
5月21日晚上:集中辅导答疑
5月22日上午:鸟类的野外观察。路线:住地→贺龙园→杉木园→微波站→舍身崖→竹海→白云道观→三角花园→贺龙园→住地。
5月22日下午:两栖、爬行类的采集与鉴定。路线:住地→珍稀植物园→海螺洞→八角井→缙云寺→洛阳桥→三角花园→住地。
5月22日晚上:集中辅导答疑。
5月23日上午:住地附近。路线:住地→果园→珍稀植物园→住地。 5月23日下午: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路线:住地→贺龙园→杉木园→缙云村→复兴寺→微波站→贺龙园→住地。
5月23日晚上:辅导答疑。 2、指导教师:李宏群、陈春 (三)重庆自然博物馆实习
1、 5月24日(星期五):上午 重庆自然博物馆
下午 乘车返校
(四)校园以及附近实习 1、日程与考察路线
2013年5月25日——2013年5月26日 5月25日:校园附近水生生物的采集与观察。 5月26日:校园动物观察。 2、指导教师:李宏群、曹长雷
(五)实习地点环境简单介绍 1、重庆动物园
重庆动物园位于九龙坡区杨家坪,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是重庆市较大的综合性公园。此公园始建于1954年,原名西区公园,1958年后以展出动物为主,遂改现名。公园山丘环绕,竹木茂密,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碧绿的桃花溪绕园流淌。 有动物馆20多处,饲养动物150余种,1200余只,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白铁叶猴、扭角羊、角马和食火鸡等。公园还是国家华南虎繁殖中心种群基地。园中还辟一人工湖,小岛、曲桥、景亭相连,湖中广养禽鱼。公园中还建有儿童乐园、旱冰场、露天舞台、阅览室、餐馆、茶园等。
2、重庆缙云山
缙云山良好的森林植被,是野生动物栖息的良好环境,因而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五十年代,曾有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出没,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到六十年代初期,虎豹等大型动物基本绝迹。
缙云山的野生动物资源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至今(1999年)仍没有进行过详尽的清查,只是对节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亚门的陆生脊椎动物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2纲,20目,147科,1264种。其中昆虫纲有17目,119科,1071种,蛛形纲共3目,28科,193种。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l目,51科(另有2个亚科),189种。其中两栖纲的1目,3科,8种;爬行纲2目,6科,21种;鸟纲的12目,30科(另有2个亚科),134种;哺乳纲的6目.12科,26种。
3、重庆自然博物馆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中国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四川省重庆市枇杷山。 前身是中国西部科学院,1944年成立中国西部博物馆,1949年以后,先后改建为西南人民科学馆、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自然部。1981年改为现名。
馆藏地质矿产、古生物、动物、植物、土壤和旧石器等标本近 7万件,模式标本和其他珍稀标本 100余件。四川地区不同门类、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恐龙化石标本都有收藏,已装架展出的骨架标本有8具,同时还收藏有100余件恐龙足印化石标本。此外,馆藏维氏中国古鳖(晚侏罗世)是世界最 早发现的鳖类化石
之一;蛇颈龟标本是除欧洲之外少有发现的珍品;成渝龟是中国已知最早龟类的代表,在同类的世界记录中也属罕见,其化石对研究早期龟类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动物标本有国家保护动物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小熊猫、雪豹、毛冠鹿、绿尾虹雉、大鲵(娃娃鱼)等标本。植物标本包括221科、1500余属、2400余种,有不少是珍稀植物标本。
4、校园以及附近
长江师范学院(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位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市。其前身是1931年兴建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77年建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高师班”,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2001年5月,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涪陵师范学院。(涪陵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62年建立的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和涪陵 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2006年9月,教育部批准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
校园植被丰富,动物多样性丰富。
三、实习的具体内容、方法、结果
(一)业务准备
1.仪器设备:照相机、摄像机、GPS、解剖镜、望远镜、笔记本电脑、放大镜、老鼠夹、捕蝶网等。
2.文具及标本采集用品:野外实习记录本、钢笔、记录本、采集记录表、标签、统计表格、标本制作药品、实习报告册等。 (二)实习的方式包括一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前期业务准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分配、扑捉与观察动物的工具。 第二、按照前期时间、地点、人物分配的准备,对所有动物进行全面的观察与记录。
第三、进行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第四、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和总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秦海林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