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国演义》分回梗概及重点情节梳理(Word2003)(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皇逃窜。张飞见曹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示怯于曹方,致使再度追击,因此刘备说他:?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为了促成孙、刘联合大业,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孙权邀文武百官商议,东吴张昭等力主投降,鲁肃不同意,孙权倾向于鲁肃。孔明面见江东众谋士,诸葛亮和众人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东吴粮官黄盖和鲁肃引孔明见孙权,诸葛亮用言语激孙权,孙权变色入后堂。亮怪孙权不问己破曹之策,肃又引孔明入后堂叙话。孔明向孙权说明操兵弱点、孙权联合可破敌曹操的道理,孙权信其言。张昭等人又力主投降,提醒孙权不可中孔明之计,孙权最终还是犹豫不定,只得请周瑜(字公瑾)从柴桑回来商议对策。

【重点情节: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吴抗曹来江东见孙权,早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在此等待。张昭等人主张降曹自保,挑言问难。诸葛亮侃侃而谈,一一辩驳,东吴群儒皆失色无语。黄盖与鲁肃引诸葛亮入见孙权。诸葛亮则使用激将法,终使其茅塞初开,同意联合抗曹。

【思考题】分析诸葛舌战东吴群儒的论辩艺术。

参考答案: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舌战,通过这场舌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智慧之星诸葛亮的形象。论辨技巧娴熟,或斥论点,或批论据,或驳论证,诸葛亮雄辨滔滔,举重若轻,一个大儒大智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周瑜从鄱阳回柴桑议事,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已见,争论不休。孔明巧妙地改动了《铜雀台赋》中“二乔”二字的含义,以献二乔可退操兵智激周瑜,瑜决计抗操,向孙权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权听瑜言,以剑赐瑜,拜周瑜为大都督,使其率军抗曹。瑜向亮问破操之策,亮言权惧操兵多,未决绝;瑜入见权,孙权果惧操兵多,瑜为之开解。周瑜于是嫉妒诸葛亮之才,认为诸葛亮的才能对东吴构成了威胁,便派诸葛谨以兄弟之情说亮事吴,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说其事刘备,只得无功而返。

【重点情节:诸葛亮智激周瑜】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心中早有主意,却都故意言降以刺激对方。鲁肃大惑不解,夹在两人中间,互相说解。孔明故意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曲解其意,说曹操乃是为了二乔而来。激起周瑜大怒,请求孔明相助,共破曹操。

【思考题】孔明本为联吴抗曹而来,却为何认同周瑜降操,这是一种怎样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归谬法,欲擒故纵之计。降曹本为保全妻子,而操拥有东吴后又要占有二乔(铜雀台赋为证)。孔明故意提出献二乔与曹操的建议,以证明降曹乃自取其辱。

▲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孔明与周瑜一方面商议联合抗曹,另一方面又相互斗智。瑜欲杀亮,调亮领兵劫操屯粮之所聚铁山。亮言瑜不能陆战,瑜怒欲自往。亮点破劫粮必被擒的理论,教鲁肃谏周瑜以拒曹为重,不要相互谋害。周瑜诳骗刘备来中军账,见云长立于备后,瑜大惊,未敢加害。瑜于三江口败操兵。周瑜夜探曹操水寨,决定用计除掉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曹操见周瑜夜窥水寨,便召集部下商量对策。蒋干为了立功,自称是周瑜的同窗,自告奋勇往江东去说降。周瑜将计计就,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故意做出狂态,大谈东吴兵强粮足的情况,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入帐共寝,假装醉酒,故意让蒋干看见并盗走伪造的蔡瑁、张允与东吴私通的书信;又故意两次说梦话,并让蒋干偷听到所谓江北密保,使其信以为真。蒋干回到江北,将书信献给曹操,曹操下令处斩深得水军之妙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为孙刘联军除去了水路进攻的一大障碍。

【重点情节: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自称与周瑜同窗交契,为邀功主动往江东说降。周瑜大张筵席,令太史慈监酒,不准谈军旅之事。群英会上,周瑜故做狂态,佯醉泄露机密。诱使蒋干偷了假书信,让曹操误认为蔡瑁、张允通敌。曹操中了反间计,除掉了张允、蔡瑁两位水军都督。

【思考题】俗话说:?曹操倒霉遇蒋干。?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情节,概括蒋干中计的多方面原因。

参考答案:一是周瑜计设得高明;二是蒋干的盲目自信;三是曹操的生性多疑。 【内容赏析】

1.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本回的主线是什么?

参考答案: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2.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毁书斩使。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

16

3.周瑜毁书才有三江口之战;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二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此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4.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信以为真?

参考答案: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①?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②?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④?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认为天赐良机。

5.周瑜的反间计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密信,②梦话,③假密报。密信是基础,后两者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使蒋干深信不疑。

6.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

参考答案: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

7.人物形象

(1)周瑜: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有卓越的军事才干。

★周瑜的每次?笑?的不同原因及反映的思想性格特征:①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自信之?笑?。为蒋干送上门来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而高兴,表现出他在与敌斗争中操着主动权,极为自信。)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嘲讽之?笑?。表示自己早已看透了蒋干的来意,嘲笑蒋干欲盖弥彰,心虚而说假话。)③瑜笑而挽其臂(做作之?笑?。虚情假意地对蒋干表示亲切,表示相信他,以稳住他,以便让他上钩。)④大笑畅饮(麻痹之?大笑?。表示见故人而高兴,让蒋干感到毫无戒心,以便麻痹蒋干。)⑤佯醉大笑曰(自得之?大笑?。表示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让蒋干认识到周抗曹之心不可动摇。)⑥言罢大笑(这个?大笑?进一步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讥笑蒋干竟来劝降,以绝蒋干劝降的念头。)三次?笑?,三次?大笑?,表明周瑜胸有成竹,潇洒自信。

(2)蒋干: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3)曹操:他刚愎自用,骄傲轻敌,自恃?率兵百万?而不重视水战劣势。他天性多疑,对降将不信任、不重视,以致后来会一时上当中计。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寻找借口。(在当时也的确不能认错,随意错杀降将,会使荆襄降将不满而动摇军心。)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诸葛亮在鲁肃前揭穿周瑜使蒋干中计之事,使周瑜更加嫉恨,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而孔明以为只需三日即可。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亮与瑜各写破操策于手心,皆“火”字。曹操连连失手,派蔡瑁族弟蔡和、蔡中诈降东吴,周瑜再次将计就计。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也去诈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重点情节:草船借箭】周瑜决意杀诸葛亮,委任他十日打造十万支箭。诸葛亮领命说只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他算定第三天江上会有大雾,便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草船,于是夜趁雾色靠近曹营。曹军不知虚实,只命射箭不止。孔明不费一兵一卒借回十万多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重点情节:苦肉计】为了实施火攻曹军的战略,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言降曹,曹操上当。而后黄盖顺东南风率船纵火冲入曹操水寨,火烧赤壁,立下大功。 【思考题1】简述周瑜实施的?苦肉计?的内容。

参考答案: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目的)黄盖和周瑜密探了一番,想出了苦肉计。第二天,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黄盖假装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大怒,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内容)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结局)

【思考题2】?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怎样刻画诸葛亮的?

17

参考答案:因素:知天:三天后必有大雾;知地:回来时顺风顺水;知人:鲁肃忠厚必能相助,曹操多疑不敢出兵。多次以鲁肃的?不解其意?、事事被动的愚钝反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思考题3】鲁迅认为,《三国演义》表现孔明的机智太夸张了,?多智而近妖?。你认为呢?请以?草船借箭?为例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1)同意。孔明?料定?三日后有大雾且没有误差,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不符合客观实际。何况,?对面不相见?的大雾中,孔明的20条船确实难以接近曹军水寨。再说,长江水流很急,曹军船只可以靠岸停泊,孔明的20条船无法在江流中停泊。可见,太夸张了。(2)不同意。孔明?算定?大雾,是有科学根据的。孔明抓住曹操多疑性格,利用大雾,大胆冒险,完全符合心理情感的真实。曹军弓弩手?约一万余人?,每人射几十枝,就有几十万枝箭;同时,孔明20条船,?各束草千余个?,每船得箭?约五六千?,并不难。

▲第四十七回:阚(kàn)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东吴参谋阚(kàn)泽受黄盖之命前去曹营献诈降书。二蔡(蔡中、蔡和)使人密告黄盖受刑之事,操不疑泽,令还东吴。操对甘宁、黄盖之降持疑,蒋干再次自告奋勇前往东吴探听虚实。周瑜与庞统经过密议,又一次将计就计。周瑜把蒋干安置在西山,蒋干夜访庞统。庞统受周瑜之命随蒋干见操,献“连环计”,使得曹操将全部战船钉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成功创造了条件。后回东吴,却为徐庶识破。

【重点情节:连环计】周瑜密谋使用连环计火攻破曹,可是没有人去曹营实施计策。正巧曹操又派蒋干来探消息,庞统受周瑜之命,将计就计,随蒋干至曹营。蒋干向曹操引荐庞统。庞统以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多生疾病为由,建议船只首尾相连。曹操不谙水战,被庞统所骗。

【思考题1】相比于阚泽献书时的谨慎,曹操为何对庞统的连环计深信不疑?

参考答案:阚泽献书时曹操并未轻易相信,而是再三寻找破绽,如?非公能辩,则盖徒受苦矣?(黄盖语)。深信庞统,原因有三:一是蒋干中计引荐;二是庞统名声在外,司马徽老先生曾扬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曹操亦想得之以与诸葛亮对抗;三是?连环计?表面上似乎真能曹军解决?水军多疾?的困难。 【思考题2】试分析本回书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承接前回书中的反间计、苦肉计及本回中的诈降计、连环计,实际上东吴多计连环,引曹上钩,而曹操连连中计,决定了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吴蜀联军。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徐庶为报刘备厚恩未揭穿庞统连环计的目的,徐庶利用庞统的妙计,终于从曹营脱身而去守西凉。曹操以为胜券在握,于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面对长江,横槊赋诗《短歌行》,刘馥(fù)指出曹操诗中不吉之处(失败已有先兆),曹操大怒,刺死刘馥。操试调遣,西北风起,大喜,程昱提醒曹操防备火攻,操言隆冬只有西北风不会有东风南风,不以为意。曹操开连环战船与东吴交战,袁绍的旧将焦触、张南自告奋勇前去挑战,却被吴将韩当、周泰所杀。周瑜见曹操的黄旗(三国时的黄旗即为官旗)被风吹倒,旗角于瑜脸上拂过,想起一事,口吐鲜血昏倒。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周瑜见没有火攻的好风向,焦急而病。诸葛亮为治周瑜的心病,称能借来东南风,助周瑜火攻曹操,周瑜闻言,虽未用药,病已痊愈。瑜派人于南屏山筑七星坛,孔明在七星坛上祭拜整日,终于刮起了东南风。周瑜见风起,派丁奉、徐盛往杀孔明,孔明在赵云的接应下回到了夏口。周瑜调军有方,亮亦调兵遣将。黄盖出发往赤壁,程昱提醒操防诈防火,文聘前往阻止黄盖而不得。火船顺风而下,火烧北船,曹军战船顿时一片火海,阵营大乱。大火借着风势,一直烧到岸上的大营,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损伤大半。操被张辽救下小船,黄盖追之,被张辽射中肩窝,翻身落水。 【重点情节:七星坛诸葛祭风(借东风)】周瑜见没有火攻的好风向,焦急而病。孔明写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并说可为他借得东风。周瑜高兴地筑起了“七星坛”,然后把各路军马调度停当,等候东风吹起。三更东南风起,周瑜骇然,派丁奉、徐盛斩杀孔明。孔明早已在赵云的接应下回到了夏口,然后布置人马待时截击曹操。

【重点情节: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庞统受周瑜之命随蒋干见操,献“连环计”,使得曹操将全部战船钉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成功创造了条件。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曹操大败北还。 【思考题1】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

参考答案:(1)天时胜:刘备汉室宗亲,操乃汉贼;曹军流行疾病;东南风起。(2)地利胜:南方多地方,北军不善水战。(3)人和胜:曹操骄傲,心气浮躁;荆州新降,人心未附,士气低落;孙刘背水一战,决心很大;周瑜、诸葛亮等人计谋精妙。

18

【思考题2】对比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曹操成败的原因。(参见上题)

参考答案: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刘晔、荀攸、许攸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曹操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袁绍则不善用人。

赤壁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只不过这回曹操变成了失败的强者。公元208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曹操之所以会遭受惨败,主要在于:(1)军事错误,犯军事大忌,如43回、44回诸葛亮和周瑜分析:劳师远征、水土不服、舍长取短(不习水战的北方军以水战方式战斗)、军心不一(相当一部分士兵是降来的)。(2)战斗思想准备不足。曹操在战斗之前就已经开始盘算胜利后在江东如何享乐,完全可以说明他骄傲、轻敌、匆忙出击,想一口吞下江东,对战斗的结果过分自信,有着这样轻浮的心态导致了他在赤壁之战中全线败北。(3)诸葛亮借来东风,正当东吴军发起火攻时,大冬天突然刮起东南大风,风助火威,正好烧了处于江北的兵船。(4)对方周密谋划,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黄盖、庞统等人先后设施的反间计、连环计等。(5)从当时的战略角度考虑,曹操之所以在赤壁惨败,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及时攻击屯驻于夏口的刘备残余势力,促成了处于弱势的孙、刘之间的联盟,并以夏口为据点向曹军发起反攻。

▲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华容道义释曹操)

韩当救被射落水的黄盖回大寨医治。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操败逃。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在往彝(yí)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诸葛亮在路上布下数路伏兵(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曹操中了诸葛亮“虚虚实实”之计,率兵走华容道,却遭遇关羽的伏兵,曹操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到此,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全面失败而告终。后,诸葛亮欲斩关云长。

【重点情节:华容道义释曹操】赤壁大败后,曹操从华容道败走。他三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云,二笑笑出张飞,多亏部下相救才得以逃脱;三笑笑出关羽,且又在万夫莫开的华容狭路上。曹操以昔日之情说动关羽,关羽义重如山,放了曹操。

【诸葛亮的失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人认为派关羽守华容道是诸葛亮的失算之一,其实还有很多:失街亭;未烧死司马懿;五丈原增寿失败;过分操心,事事巨细,导致后主无能;西蜀强大后,战略方针(没有认清当时三国蜀国最弱的形势,穷兵黩武,导致蜀国亡国)错误。

【曹操的“笑”“怒”“求”“哭”】

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他仓慌逃窜险些丧命,但他竟能够三次大笑,笑周瑜、孔明,无智谋,他以笑来稳定军心。但当他逃回到据点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危险,他又仰面大哭,哭谋士郭嘉已死了。哭郭嘉,是说其他军士无能,把战败的责任推卸掉了。“三笑一哭”这一情节把曹操的奸诈和权术刻画得淋漓尽致。

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他却能在惶惶逃命中连连大笑,这“笑”写出了他虽大败却不气馁,不认输,还要发表议论笑话对手“智谋不足”,“是无能之辈”。这是用环境描写来反衬曹操之“顽强”“狡谲”的一面,说明他仍然雄心勃勃。

曹操削平北方群雄,欲鲸吞孙、刘,为的是统一天下。目下,虽败而大志不改,日后还要重整旗鼓再作较量。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要以“笑”来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度过难关。所以说曹操败中的大笑是一种策略,真是狡谲之至。

作者用反常的“笑”来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用正常的“怒”和“求”来对照笑,写出曹操性格的多侧面。华容道上因积水难行,曹操命令士兵运草堵塞,又命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哭声于路不绝,他怒曰:“有死之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斩。”他把人马分为三停,有一停填了沟壑,他就践踏着士兵的尸体过沟。等过了险境回头一看,只有三百骑随后。这怵目惊心的一幕,说明了曹操极端自私和残忍的本质。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天下人负我,休叫我负天下人。”为了保全自己,他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狠毒到了极点。为了保命,杀气腾腾的曹操,也能低声求饶。华容道上他欠身向关公求饶,用“春秋之义”打动关公。

曹操安全逃回南郡以后,总结这场战争,他不承认自己骄傲轻敌,指挥失误。在饮酒时他仰头大恸,以哭死去的谋士郭嘉郭奉孝,这时曹操就以此来影射这些谋士没有为他出谋划策。就这样,他狡猾地推卸了战败的责任,使得那些谋士听了以后,默默地、惭愧地退了下去。由此可见,曹操是多么狡猾、阴险。

作者在赤壁惨败这个最尖锐特别的环境中,通过曹操的“三笑”、“一怒”、“一求”、“一恸”,描绘出了一个奸雄的形象。人物动作描写很传神生动,“马上仰面大笑”、“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在马上扬鞭大笑”,“忽仰天大恸”,“捶胸大哭”,动作幅度很大,夸张而有戏剧色彩,写尽了人物的奸诈虚伪。 【思考题1】以华容道?捉放曹?为例,分析说明作者是如何突出关羽?义绝?形象的。

19

参考答案:先写关羽想捉曹操并立?军令状?的理由,再写华容道上情感斗争:关羽以为?诛颜良斩文丑?解曹操?白马之围?已不欠他人情,要捉他;后想到自己?过五关斩六将?曹操没派人追,还是欠他人情,于是放了他。通过理性与感性的矛盾对比,突出关羽有恩必报、义薄云天的?义绝?形象。

【思考题2】?华容道上三笑一哭,铜雀台前大论古今?。在华容道上曾?三笑一哭?的是何人?简要叙述这一情节。并分析从这一情节上可以看出他的哪些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曹操。在败走华容道时的三番大笑,引出了孔明的三路追兵;而当他一旦脱险之后却又忽然?仰天大恸?,捶胸痛哭郭奉孝。对此,毛宗岗评价道:?宜哭反笑,宜反哭,奸雄哭笑,与众不同?。曹操为什么在该哭的时候笑,而在该笑的时候哭?我们如何理解这种反常心理?

曹操三次嘲笑诸葛亮无智,恰恰三次中了诸葛亮的计,每一笑都以一惊一败收场,曹操纵然足智多谋,到底不是孔明对手。所以,关于?三笑?,后人的一般理解是:曹操三次大笑,皆是自以为是之笑,用以反衬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其实曹操这三笑还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优秀统帅的智慧和品质,说明其败而不馁,心犹不服,傲然自负,处乱不惊。首先,曹操说这三处应该伏兵,若伏兵后果如何;诸葛亮果然在此三处伏兵,后果也和曹操所料无差,这恰恰说明曹操和诸葛亮英雄所见略同,客观上表现了曹操高超的军事智慧。其次,曹操深知用兵之道,在危难时刻大笑可以掩饰军情,稳定军心,表达自己用兵的信心和智慧。

而后来当曹操被曹仁接入南郡安歇,到了安全之地时却仰天大恸,重在表现他的痛定思痛。表面上是思念哀悼遗计平定辽东的谋士郭嘉,但实际是责备当时手下谋士的无能,无一个可及郭嘉,鞭策其他谋士更加尽心辅佐。当然,这也是掩饰自己的过错,而把责任推给谋士,以维护自己的形象。毕竟,荀彧曾经等人提醒过曹操,但是曹操不但没听。这种虚情假意的哭,把曹操的心理性格表达得非常充分。几个哭、笑的细节,相当典型地表现了曹操奸诈、狡猾和自负等性格。

●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玄德为云长告免,准备进兵攻取南郡。周瑜与鲁肃同往油江欲杀玄德。孔明教玄德回答周瑜:周瑜先取南郡若取不下,刘备再取。周瑜派蒋钦、徐盛、丁奉往取南郡,败于曹仁、牛金而回。周瑜亲自出马,得彝陵;曹仁、曹洪故意弃城而走,引周瑜入城,却在敌楼上埋伏弓弩手,周瑜中箭坠马,被众人救回。瑜回营诈死,曹仁等劫寨中计,大败而走。瑜正欲乘虚攻占南郡,赵子龙已占南郡,还说孔明令张飞已取荆州,令云长已取襄阳。瑜听后大叫一声,火气攻心,气得箭疮发作,倒下马来。这是孔明一气周瑜。 【重点情节:取南郡 一气周瑜】

●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周瑜欲与玄德、诸葛亮决战,鲁肃劝阻,往荆州讨荆州九郡。鲁肃向刘备讨荆州,孔明借口荆襄九郡是刘表地盘,刘表虽死,其子刘琦尚在,刘备以叔辅侄,等到公子刘琦百年以后才能交换荆州为由,将鲁肃哄骗了回去。孙权取合肥不下,周瑜派程普助战。玄德命刘琦回襄阳养病,命关云长守荆州。刘备用马良之计,自领大军南征零陵、武陵、桂阳、长沙。诸葛亮设计先占了零陵,又派赵云前去攻打桂阳郡,太守赵范出降,赵云拒娶赵范寡嫂为妻。

●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张飞攻取武陵,关云长取长沙,不杀马下黄忠(字汉升)。黄忠次日射关羽盔缨,报关羽不杀之恩。长沙太守韩玄认为黄忠结连刘备,正要斩杀黄忠,却被一直对韩玄不满的魏延(字文长)所杀,继而降关公。刘备亲往黄忠家探之,黄忠降备。孙权攻打合淝(f?i),守将张辽识破了孙权的里应外合之计,导致孙权大败,太史慈中箭而亡。刘琦病亡,云长守襄阳,鲁肃二讨荆州。

【重点情节:关云长义释黄忠(战长沙)】黄忠与关羽大战时马失前蹄,跌倒在地,关羽义释黄忠,让他换马再战。长沙太守韩玄将他的青马送与黄忠,并令其射死关羽。黄忠心下不忍,几次虚射后只射中关羽盔缨。韩玄大怒,欲杀黄忠,这时魏延杀了韩玄开城投降。后来刘备亲往黄忠家探视,黄忠才投降刘备。

●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鲁肃讨荆州,又被诸葛亮以图得西川后即奉还为由哄骗回去。甘夫人死,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准备把刘备骗到江东。孔明将计就计,派赵云保驾,让刘备前往南徐娶亲。孙权继母吴国太、乔国老反对周瑜美人计。赵云用诸葛亮之计使得周瑜弄假成真。吴国太于甘露寺见玄德,大中其意。国太接玄德、赵云从馆驿搬入府中。玄德与孙权妹成亲。

●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孙权差人至柴桑郡报知周瑜玄德招亲弄假成真之事,瑜又用计,欲软禁刘备于东吴,然后以兵击之。玄德被声色所迷,子龙拆诸葛第二个锦囊,假称荆州告急(对备言操攻荆州),刘备与孙夫人以到江边祭祀为由,辞别国太,瞒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国演义》分回梗概及重点情节梳理(Word2003)(4)在线全文阅读。

《三国演义》分回梗概及重点情节梳理(Word2003)(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286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