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调研报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调研报告 邵东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 李青野

2009年07月03日 17:32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打

印本页

邵东县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农田分布很不规则,丘块大小差异较大,自排自灌的程度很低,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来过去的大丘变小丘,农田的质量越来越差,尽管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但得到综合治理的面积有限。什么样的农田才算得上是高标准农田呢?根据我县的地形地貌,我们的理解是“排灌自如,高产稳定,绿色环保,便于机械耕作。”的农田,可称之为高标准农田。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势在必行,根据我县属丘陵地区这一实际,农田的改造成本要高于平原地区和湖区。因此,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力度,增大资金规模。二是要提升亩平均投资额度,应由原来的亩平900元,增加到亩平1300元。三是要提升土地经营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要使土地经营者成为真正的建设主体。这就需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机制的实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单靠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单打一是不行的,还要靠所有的涉农部门的通力合作,还要靠充分调动农田经营者

的积极性,让他们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这就得靠地方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靠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做保障。

一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制订切实可行、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机制方案,把土地流转工作列入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这样将有利于调动土地经营者和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龙头企业对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出台有关整合涉农资金,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的文件和政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建设标准的办法,来提高综合开发能力和开发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齐头并进。

三是要充分发挥土地经营者和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让他们只盼政府投入搞开发、为自己投入搞开发,这样既形成了综合开发合力,也使开发后的工程能够得到良好的管护。

我县从1995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到2008年已历时14个年头了。14年中我县共完成17.07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总投资6736.19万元,亩平投资394.62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4616.43万元(含有偿资金472.5万元),亩平财政无偿投资242.76元,农民自筹资金1824.96万元;银行贷款214.8万元。

2004年到2008年5年当中我县完成中低产田改造面积5.06万亩,总投资3122万元,占14年总投资的46.37%,亩平投资617元,比14年平均亩投资高222.38元,其中各级财政无偿投资2154万元,占14年财政无偿总投资的52%,亩平财政无偿投资425.7元,比14年平均亩投资高182.94元。近5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标准提高较大,尤其是各级财政无偿资金的投入大幅度提高,这对提高土地治理标准,特别是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迈进提供了资金保证。走过这14年,特别是2004年以来的近5年我县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做个简要的回顾。 一、主要做法

所谓“中低产田”,就是种植地存在较大的降低农作物产量的障碍因素,这些障碍因素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造成的。我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境内没有大江河流,水资源严重馈乏,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境内9座中型水库、29座小工型水库、95座小Ⅱ型水库、5万多口山塘蓄水以及自然降水。因此,制约我县粮食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一是缺水,其次是山丘地区的高地下水位的渍害,三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加之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水利灌溉设施长年失修,水利用率严重下降,更加阻碍了我县粮食生产的发展。为此,我县针对上述存在的三大不利因素,借助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时

机,在项目实施中,我们紧紧围绕如何解决主要障碍因素,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向高标准农田迈进这根主线作文章。一是努力提高项目区水利用率。我县在中低产田改造上主要是围绕境内9座中型水库为灌区,连片改造,逐年推进的办法进行。这9座中型水库其配套的干、支渠道都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由于当时的建设标准低,干、支渠大部分是土渠,加之长期失修,已破烂不堪,严重淤塞,水利用率极低,大大减少了灌溉面积。因此,各灌区内粮食生产灌溉用水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阻碍我县粮食生产十分尖锐的因素。我们在规划项目区工程时,将这一问题做为重中之重来处理,以项目区内干、支渠砼防渗为切入点,从而提高水利用率,增加灌溉面积。2004年到2008年5年当中,我县在实施上沙江、黄家坝、流光岭三大灌区内5个项目区的5.0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共完成9条干渠砼防渗22.4km,28条配套支渠砼防渗72.5km,倒虹吸改造1处。这些干、支渠砼防渗工程的实施,将灌区内的水利用率由未改造前的0.25提高到0.85,大大缓解了灌溉用水矛盾。二是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内山丘型高地下水渍害的危害。我县是典型的丘岗山地,稻田的缺水与高地下水渍害是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既要解决灌溉问题,也要解决地下水渍害问题。具休的做法是在田间渠道布置上采取排、灌分家,排、灌渠系合理布局,从而达到排、灌畅通,既能降低地下水的渍害,又能保证灌溉用水的目的。2004年到2008年在三大灌区5个项目区内的5.06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中,共完成田间排、灌渠砼空心块衬砌95条,50.8km。从而大大降低了地下水的渍害程度,保证了安全灌溉用水。三是加强项目区内水源设施建设,确保种植面积。由于我县是丘岗山地地貌,部分高岸地区的稻田的灌溉用水只能靠山塘蓄水和从小溪小河中提水灌溉,这些设施状况极差。山塘大部分是自然形成或是在农业学大寨时期人工开出的土洼子,蓄水功能极低,常常是雨季蓄满水,还未到抗旱用水时就渗漏殆尽。人工提水绝大部分是靠传统的人工提水,就是原来修建的小部分电排设施,因长期失修,早就失效不能使用了。因此,对这部分稻田的灌溉问题,我们主要是对现有的山塘、小型水库进行防渗处理,提高蓄水功能,对个别不必须提水灌溉的地方,新建电灌站,以保证提水灌溉。近5年中我们共完成1500口山塘砼防渗处理,修建提水电灌站5座,修建或改建拦水坝15座。四是推广先进农艺措施。高标准农田 最终体现在高产、优质、高效,我们在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时,十分重视配套先进农艺措施的推广应用。2004年到2008的5年中,我县在5个项目区中推广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农艺措施2.7万亩,投入财政资金88万元;推广优质稻栽培面积3万亩,投入财政资金67.5万元;配置各种农用机械224台套,投入财政资金40.2万元。同时配套共他农业措施。2004年到2008年的5年中,我县在5个项目区中新修机耕路14.4km,投入财政资金86.8万元。 二、基本经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调研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490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