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9.19
9.20 图示板在流体中以速度v运动,试画出A、B、C三个剖面流体垂直速度分布曲线。注:板上方曲线为压力分布曲线.
题:9.20
9.21 画出轴承形成液体动压三个阶段a)起动;b)过渡;c)稳定运转的轴的位置。(轴逆时针转动,载荷垂直向下)
题:9.21
9.22 画出液体动压轴承径向压力分布曲线。(轴逆时针转动,图中箭头代表轴上所受载荷)
题:9.22
9.23 制造轴瓦的材料有:①铸铁;②钢;③铜合金;④铝合金;⑤轴承合金;⑥石墨;⑦橡胶;⑧尼龙等。(试删去不正确的)
9.24 向心滑动轴承做成剖分式,其主要优点是;①便于装配;②节约材料;③磨损后可以调整间隙;④可以承受轴向力(试删去不正确的)
9.25 在直轴中部所装配的滑动轴承可以采用的结构型式有:①对开式滑动轴承;②
21
整体滑动轴承;③带锥形内套的滑动轴承。(试删去不正确的)
9.26 徒手绘图:①径向椭圆滑动轴承(画出轴转向及油压分布曲线);②径向单油楔轴承(轴向油压分布曲线)。
9.27 有一非液体润滑向心滑动轴承,径向载荷2600N,轴径为50mm,转速为1500r/min;轴瓦材料:ZQSn6-6-3,长径比为1.试校验其承载能力。(注:[p]=8N/mm2,
[pv]?3N?m/(s?mm2),[v]=3m/s)(答案:4.08>3,3.927>3)
9.28 船用多环推力轴承,转速为400r/min,轴向推力载荷为4200N,轴径d=90mm,轴环外径D=160mm,[pv]?0.5N?m/(s?mm2),该轴承应有几个轴环?(考虑油槽使支
承面积减小的系数k=0.9)(答案:2个)
9.29就液体动压润滑的一维雷诺方程dp/dx=6ηv(h-h0)/h3说明;①产生压力油膜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画出平板速度方向。②定性画出乎板液体动压压力沿x轴的分布图.③当平板上的载荷增大时,平板位置将如何变化?
题:9.29
9.30 试分别画出图示滑动轴承在实现液体动压润滑后,油膜径向油压分布图:①在承载区内无油沟;②在承载区内有一个油沟。(注:油膜起始点,假设均在水平线处)
?
题:9.30
10 滚动轴承
10.1 向心滚动轴承中,任一瞬时各滚动体所受的力是相同的.( ) 10.2 7215型轴承,其中“15”代表轴承内径为15mm。( )
10.3 圆锥滚子轴承端盖与箱壁间一般装有垫片,其作用是防止端部漏油。( ) 10.4 轴承单支点双向固定的支承结构主要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小的轴。( ) 10.5 单列向心球轴承只能承受径向力,不能承受轴向力。( ) 10.6 向心推力滚动轴承接触角越小,承受轴向载荷能力越大。( ) 10.7 径向轴承只能承受径向力,不能承受轴向力.( )
10.8 圆锥滚子轴承接触角越小,承受轴向载荷能力越大。( )
22
10.9 滚动轴承用润滑脂润滑时,应保证充足的润滑脂量,因此把轴承室全部填满润滑脂为好。( )
10.10 滚动轴承内圈转,外圈不转,载荷方向不变时,内圈与轴的配合比外圈与座孔的配要松些.( )
10.11 球轴承的承载能力比同系列、同内径的滚子轴承 。(①高;②低;③相同)
10.12 滚动轴承按直径系列,承载能力最大的是 。(①1系列;②2系列;③3系列;④4系列)
10.13 球轴承比滚于轴承的承能力 ,抗冲击能力 。(①低;②高;③强;④差)
10.14 某支承受有径向力和较大轴向力,并且冲击、振动较大,最好选用 。(①深沟球轴承;②圆柱滚子轴承;③角接触球轴承;④圆锥滚子轴承,⑤推力球轴承)
10.15 普通电机转子两端轴承类型,一般用_______为多。(①向心球轴承;②圆柱滚子轴承;③球面滚子轴承④;向心推力轴承)
10.16 球轴承比滚子轴承的承载能力________,抗冲击能力______。(①低;②高; ③强;④差)
10.17 在由于安装误差或轴挠曲变形大等因素致使滚动轴承内外圈发生相互倾斜,则宜选用类型代号为 的滚动轴承。(①1或2;②3或4;③N;④NA)
10.18 滚动轴承0类、2类、6类、8类按承受轴向载荷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9 滚动轴承207、307和2307,承受相同载荷时寿命最长的是______,最短的是_______。
10.20 在滚动轴承的基本分类中,向心轴承其公称接触角?的范围为 。(①0???450;②0???450;③450???900;④??00)
10.21滚动轴承的代号由前置代号、基本代号及后置代号组成,其中基本代号表示 。(①轴承的类型、结构和尺寸;②轴承组件;③轴承内部结构的变化和轴承公差等级;④宽度系列代号和直径系列代号)
10.22 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由 表示。(①数字;②数字或字母;③字母;④数字加字母)
10.23 代号为N1024的轴承,其内径应是 。(①20 mm;②24 mm;③40 mm;④120 mm)
10.24在下列的滚动轴承代号中, 是角接触球轴承。(①N2208;②30308;③6208;④7208AC)
10.25代号为 的滚动轴承能很好地承受径向载荷及轴向载荷的联合作用。(①1210与N210; ②7310AC与30210;③N2210与52210;④51110与81210)
10.26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以及外圈与座孔的配合 。(①全部采用基轴制;全部采用基孔制;②前者采用基孔制,后者采用基轴制;③前者采用基轴制,后者采用基孔制)
10.27 为了保证轴承内圈与轴肩端面的良好接触,轴承的圆角半径r与轴肩处的圆角半径rl应有 关系。(①r=rl;②r>r1;③r 23 10.28 如图所示齿轮轴由两个角接触球轴承支承,轴承承受径向载荷:R1=1000N,R 2 =2000N,轴向载荷Ka=900N,方向向右。接触角??250,派生轴向力S=0.68 R。根据计算,两轴承上的轴向载荷分别为 。(①A1=680N,A2=1580N;②A1=680N,A2=280N;③A1=2260N,A2=680N;④A1=2260N,A2=1360N) K a 题 10.28 题 10.29 10.29 图示为一齿轮轴的滚动轴承装置,轴承型号是7307AC,界限系数e=0.68,当A / R>e时,X=0.41,Y=0.87;当A / R?e时,X=1,Y=0。已知轴承1上的径向载荷R1=2100N,轴向载荷A1=1470N,则该轴承的当量动载荷为 。(①2 139.9 N;②2 110 N;③1 470 N;④2 429.7N) 10.30 滚动轴承预紧的目的是 。 10.31滚动轴承的额定动载荷是指轴承的 恰为 转时承受的载荷值。 10.32滚动轴承额定寿命是指该型轴承有 %发生 失效前的总工作转数。 10.33 滚动轴承计算公式L?(C/P)中,L代表______,C代表_______,P代表________。 10.34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静载荷的定义是 。 10.35 滚动轴承工作时,滚动体和转动套圈的表面接触应力特性为 ;而固定套圈接触点的接触应力特性为 。 10.36 需成对使用的滚动轴承类型有 。 10.37滚动轴承内、外圈及滚动体常用 材料制造,其硬度不低于 HRC。 10.38 某支承受轴向载荷,可以选用:①深沟球轴承;②角接触球轴承;③圆锥滚子轴承;④圆柱滚予轴承;⑤螺旋滚于轴承;⑥推力球轴承;⑦推力球轴承与深沟球轴承组合,(试删去不正确的) 10.39 某支承受径向载荷,可以选用:①深沟球轴承;②角接触球轴承;③圆锥滚子轴承;④圆柱滚子轴承;⑤螺旋滚子轴承;⑥推力球轴承:⑦推力球轴承—深沟球轴承组合.(试删去不正确的) 10.40 滚动轴承由四个部分组成,但有的轴承可以:①没有外圈;②没有内圈;③没有保持架;④没有滚动体.(试删去不正确的) 10.41 某支承受径向载荷亦受轴向载荷,可以选用:①深沟球轴承;②角接触球轴承;③圆锥滚子轴承;④圆柱滚子轴承;⑤螺旋滚子轴承;⑥推力球轴承;⑦推力球轴承与深沟球轴承组合。(试删去不正确的) 10.42 滚动轴承通过预紧可以:①提高承载能力;②提高旋转精度;③增强轴承组 24 ?合的刚性;④减少轴工作时的振动;⑤延长轴承寿命。(试删去不正确的) 10.43 试画出下图中附加轴向力S1、S2的方向,并算出轴承1、2的轴向载荷A1、A2的大小,给定R1=1000N,R2=1500N,Ka=500N,S=0.7R。(答案:1550,1050) R1 R2 Ka 2 题:10.43 10.44 一圆锥齿轮轴用两个角接触球轴承支承,如图。设齿轮平均分度圆直径为100mm,L1=40mm,L2=200mm,齿轮轴向力Fa=1640N,圆周力Ft=5000N,附加轴向力S=0.7R。试计算两轴承所受的轴向载荷A1和A2。(答案:3563,4378) Fr 1 Ft 2 Fa L1 L2 题:10.44 10.45 凸轮轴由一对46208轴承支承,轴端径向力F=2000N,如图。求①两轴承各受多大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②两个轴承中哪个寿命长?为什么?(注:S=0.7R,当(答案:3000,A/P?e时:X=1,Y=0;当A/R?e时,X=0.41,Y=0.85;e?0.7)2100,1000,2100;右) F 1 L 2L 题:10.46 10.46 图示为减速器主动轴的两种方案,都采用6208轴承。方案Ⅰ:两轴承都用轴承盖从外侧作单向固定;方案Ⅱ:支承3做双向固定,支承4游动。斜齿轮为右旋,对称布置,转向如图。试分析比较1,2,3,4四个轴承中哪个寿命最长?哪个寿命最短?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自测习题(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