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因素就是一起共事的经历。有些人在单位里十年了,认识不熟悉,就是没在一起共过事,这个认知度也是很低的。虽然天天碰面,在一个食堂吃饭,在一个机关里工作,但是未必非常熟悉,未必能正确认知,因为没有共事经历。
第三个要素是双方能不能彼此进入对方的生活圈、朋友圈。你的朋友让我认识,我的朋友让你认识,这就是进入对方的生活圈。如果这三条做得越深入,那彼此的认知度就越深;这三条做得越差,彼此的认知度就越低。
但是人对于自己的认知,既是认知主体,又是认知客体,主客体合一,所以在心理学上讲,人和自己的距离其实是最远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但是你不借助任何工具的话,你是看不见自己五官长什么样的,因为太近了,没有距离了,没有距离就是最远距离,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工作。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人是看不清自己的,需要借助别人这个工具来反射自己,也就是通过别人对你的评价来判断自己。可是由别人组成的镜子是什么样呢?当着你的面和背着你的面,对你的认识、评价是不一样的,这个人和那个人对你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这件事和那件事上对你的评价还是不一样的,这个时期和那个阶段对你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由别人组成的镜子,其实和我们小时候玩的六棱镜、万花筒是一样的,让你眼花缭乱。因此你一定要找准参照系,到底谁是你的镜子,如果参照系找不准,你就乱套了,就真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了,要不就心理失衡,要不就洋洋得意,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所以一定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坐标,以谁为参照系,你的坐标在哪里,这个找好了,也就是你的朋友圈选好了,那他人对你的影响就非常准确了。
总的原则就和下棋一样,你不要总和臭手下棋,他的棋艺很低,你总和他下棋,下着下着你就成了臭棋篓子了,你应该和高手过招,但是不要太高,因为太高了一点意思也没有,你应该和略高于你的人下棋,下着下着你的棋艺就得到提高了。人生坐标也是这样,你别总看着那些不如你的人又成功、提升了,你就心理失衡了,这是你的坐标找错了,你的一生就被你自己毁了,而不是被他人毁掉,所以一定要找准参照系。
其次,自我的修炼,要强化理论的学习和积累。
知识的功能:一是交往的功能。如果你谈你的专业,我谈我的专业,隔行如隔山,相互之间就听不懂了,正因为你们都掌握这些背景知识、人类的共同知识,所以我们之间才能交往、交谈,有共同语言。二是审美的功能。三是修身养性的功能。知识本身能够修身养性,所以我们一直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四是有评判功能,就是判断、评判、评价事物的功能。你的知识越丰富,你就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事物、一个人。五是开拓眼界的功能。六是自我心理调适的功能,能够得到心理的疏导和宣泄。七是长一智经一事的功能。知识的功能是非常丰富的,所以通过理论的学习和积累能够使得你得到人格的提升和升华。
后面我们也讲了读书的层次,干哪行吆喝哪行,要读一些专业经典,大家要在自己本职工作上看,和你工作相关的直接知识是什么,尤其要读经典著作。现在的书特别多,如果你读了很多一般意义的或老百姓说的乱七八糟的书,那没太大用处,白浪费时间,一定要善于读经典,一本经典要抵得上几十甚至上百本其他一般书籍,那什么是经典著作?
第一,任何一本经典都是跨文化的,如果一件事只用在一个地方是成功的,只有一个地方能用,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那就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
典,就因为它放之四海而皆准,它是一种人类的东西。从表象来说,那就是这本书被翻译成十几国文字,因为它是跨文化的。 第二,它的可学的,比如被大多数名牌大学列入该行业或该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大家都读它学它,导师都指认这本书。
第三,它是可研的,是可以研究的。比如书中任何一个观点或资料都告诉你来源,如果你不信可以去查,如果是它自己得出的结论,就告诉你方法论,说这是怎么得出来的,是怎么运用的材料,如果你按照这个思路研究,也能得出这个结果。它是可研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给你提供索引,给你开辟了一条研究的道路,让你顺着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它的注释做得非常好。
第四,它是可用的,大家都在反复使用它、摘引它、引述它。我们国内有时候评价一个人就说这人出了多少本书,书出得越多,学术程度越高,实际不然,如果你出的书都是垃圾,出完了都是烧火的,那有什么用?关键是这本书被大家所采用,我写篇论文从这本书引述某种思想、观点或材料,你写篇论文也从这本书引述,他写论文的时候还引用这本书,反复不断地被采用。同时符合这四大标准的,我们把它叫做经典著作,大家一定要多读经典。
第三个素质修养的方法是文学和艺术的熏陶以及良好的业余爱好。
文学是人学,任何一本文学小说实际上告诉我们的就一个道理,就是如何做人,只不过它用不同故事的形式来体现,而不是直接告诉你,是让你自己体会,体会其中很多人生哲理。比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小说,它描写坏人往往也写他良心一闪的时候,而写一个好人往往又把他的外形说得非常丑陋,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卡西摩多、《悲惨世界》的冉·阿让,这是小说家用文学作品来描述。而哲学家像马克思就说,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他用的是这种语言;文学家是用故事来表述;音乐家的描述是,那时候的交响乐都是四个乐章,天使、魔鬼、天使和魔鬼进行斗争、天使战胜魔鬼。实际上都是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同样一个道理,就是傅雷先生在翻译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一书时说的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世界,只是永不被黑暗世界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真正的英雄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也有卑下的时候,但是他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摆脱自我,他就是讲这样一个道理,这对我们人生观的形成是很有好处的。所以说,这难道不是一种素质修养吗?文学艺术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熏陶,艺术作品也是如此,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这是一种艺术欣赏,就像到一个美学的园林去游荡,让你的身心受到陶冶。另外还要有良好的业余爱好,一定要发展良好的业余爱好,因为它对人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慢慢的、长期的、让你看不出来的,但对人的影响是很深的。比如打麻将,一次两次没关系,一年半载也没关系,但要是打十年麻将,对你影响就很深了,因为麻将的规则是盯上家、卡下家、看住对家,别人都输就你赢,长期这样你的心态就会改变,对人就有一种防范和防备心理,而且是单赢心理,你就没有合作共赢心理,你就不相信人了,这种潜移默化作用是非常大的,不要小看这点东西。而打桥牌是合作配合,建立桥梁互相沟通;围棋规则是有大局观,不计较一城一子之得失,注重各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要有一种系统思考的大局观,会对你这方面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业余爱好,刚才只举了桥牌的例子,良好的业余爱好还有很多,对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发展爱好,使我们的人生丰富起来。
第四个方法是对生活和工作的亲历和尝试。
刚才说了,人类学习不外乎来源于三个方面,他人的、自己的和书本的,但是人类有一部分知识是和一个人的阅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没有经历过,那么对这部分知识是很难理解的。所以一定要学会实践出真知,要在实践中锻炼,你不尝试就永远不会。我觉得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经历过多少失败或挫折,而是将来你老了面对儿孙的时候,你没有故事可讲,你什么都没有经历,没有经历才是最大的遗憾。至于经历的结果是什么,无所谓,人生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这是博恩斯坦说的,但是马克思最欣赏的就是博恩斯坦说的这句话,虽然博恩
斯坦是一个修正主义者。所以说实践出真知,干中学是很重要的。要对生活和工作亲历和尝试,亲历亲为,间接经验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第五个方式是观察思考,光自己去瞎实践也不行,还要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关注左邻右舍。
在观察思考当中,既要善于发现自身素质的薄弱点,内省自身素质的不适应点,还要注意从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弱点,自觉地以他人之长比自己之短。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你有哪些是可以借鉴学习的。
第六个方式是自我进行的或求助于他人的心理和心态调整。
人生不如意事有八九,人多少都有点心理问题,都有被委屈、冤屈、误解的时候,都会有发生心理失衡的时候,都有心理疾患、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卫生的时候,这时候就特别需要进行心理调试。有很多情况可以通过自我调试解决,你内心素质越高、知识越丰富,你越能进行这种心理调试。但是还有些东西自己很难做,不要太相信自己,需要借助别人,中医理论讲医不治己,有些问题得靠别人,再高明的医生自己得了病也得求助别人,何况心理问题更难治,所以一定要学会借助别人。
第七个方式,孔子在《论语》里讲过一句话,我们把它作为这个第七条,“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就是说你与以下三类人交往会受益匪浅,“友直”就是和率真、直率的人交朋友,大家想想现在身边还有这么率真直率的人吗?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有什么问题,这样的朋友真是一个也难得,有这样的朋友真是不得了,你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改正不足、调整自己。 “友谅”的谅就是理解、体谅,人生不如意事有八九,你有很多时候可能被别人误解曲解委屈冤屈,这种情况都会发生,一旦发生那你就得有一个诉说的对象,要不然你憋在心里就很难受,早晚憋出病来。我们现在说身心健康,是指两种健康,身体健康用中医说就是“上下通,路路通;路路通,百病不得”,就是上不涨痰下不干燥,你想想现在呼吸的空气是有污染的,喝的水是有杂质的,外边饭馆吃的饭菜是有农药残留的,这些不可怕,可怕的是宿便,便排不出来,上下通路路通,路路通百病不得。但是还有一个心理健康,中医说“气滞则血淤,气行则血畅”,万病气上得,所以还有一个心理舒畅问题,遇上不解不满不如意的事,得有一个诉说的对象,有一个合理的宣泄渠道。如果有这样的朋友,你是否就能活得很轻松?能得到不断地释放和宣泄,在你自己的职业成长道路上不背包袱。 “友多闻”就是与君一谈胜读十年书,要和那些有学问的人结交,这样能让你多多受益,多与博学多闻的人交流,大家想这样是不是能终生受益?
如果你有这样三类朋友,率真、直率、理解和博学多闻的人,有这样的人围绕在你身边,在你的职业生涯过程中,一旦出现人生拐点的时候,那么就是就有
三个拐棍随时等待着你拄它。如果你没有这三类朋友,当出现人生拐点的时候,你只要一摇晃,你就会倒下去。所以
这三类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按孔子说得方式来结交、选择自己的朋友。
第八个方式方法就是回归大自然中的陶冶和净化,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和净化也是很重要的。
第九个方法是组织塑造,也就是组织对你培养、打造。 这里要注意:一是社会环境和组织文化的塑造和影响,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善于运用组织文化来熏陶一个人,所以你就有责任建立组织文化。现在我们组织文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发展事业、成就个人,以人为本。二是作为领导,要为下属设计和创造展现个人才华的机会和情境,人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展现自己,多让人做事,就是让人在成长,就是在培养他。三是教育和培训,一定要用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来覆盖我们的人力资源。四是榜样、样板的树立,也叫标杆管理,除了底线管理之外,就是标杆管理,让大家有一个榜样和参照物,就是组织上给你树立参照物。
这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具体的方式、方法。 4、参考书
在这里我还要介绍一些参考书,刚才我讲了要读一些经典性著作,这些参考书大伙回去看一看。像托马斯·艾伯斯的《一线管理者》等,前两本书谈得都是基层管理的方法问题;罗宾斯这本书就是一本非常经典性的著作,是管理上的最基本的一些原理,实战性非常强;而斯科尔特斯的《戴明领导手册》主要是针对领导者谈的。还有几个比较微观的书,《简单而有效的管理》等是谈具体的;《与难相处的人共事》,这是人际关系问题,《走马上任一百天》,这是初次当领导的人应该注意的事项;还有对人员管理怎么进行安排;还有处理上下级关系的一些方法和艺术,尤其是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怎么当好副职》大伙可以好好看看。
七、结束语:七个通向成功的步骤
最后,我想给一个结束语,就是七个通向成功的步骤,我们简单说一下。要想走向成功,
首先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奉献意识,也就是感性的承诺与奉献;第二,要注意建立非常积极的行为,别天天悲悲哀哀的,总觉得冤屈,别太消极,要有朝气;第三,要坚持目标,不要五分钟热气;第四,要发展创造力,不能昨天怎么样,今天还怎么样,一定要发展创造力;第五,要充实专业能力,变成行家里手;第六,要展现持续力、耐劲;第七,一定要达到生活上的平衡,我们在和平时期,任何一个成功人士决不能是事业有成、身体糟糕、家庭败落,这不能叫成功,真正的成功是事业有成、身心健康、家庭幸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当好下属(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