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策略 通过描线条、涂阴影的方法,再一次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正确分析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寻找计算的途径。 解析人 陶剑伟 县(市、区)学校 乍浦九龙山小学 17.
小学数学 四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第20页 习题摘录 237×99+237 1、无从下手 2、直接列竖式计算 典型错误 3、237×99×1 第一种错误:这是在学习的乘法分配律之后的练习课上遇到的难题,第一次碰到时大部分学生无比下手,主要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类疑难解析 型,还不能将乘法算式与乘法的意义(几个几)联系起来。 第二种错误:有15%的学生选择列竖式计算,原因同上。 第三种错误:将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混淆了。
1、先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所以我们先圈出相同数。237×99表示什么意思?(99个237)+237表示什么意思?(加1个237)1哪里来的? 2、对于个别实在不理解的孩子,我又单独为他们创设了问题情境:解决策略 有99个学生,每人分到237粒糖,1个老师也分到了237粒糖,一共分掉了几粒糖。学生纷纷用算式表示: 237×99+237×1。 3、第一次练习的正确率是55%,第二次上升为75%,第三次碰到时的正确大约为88%。之后正确缓慢上升。 解析人 宋健健 县(市、区)学校 平湖叔同实验小学 18. 小学数学 四年级 八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P10 习题摘录 根据平面图填表,并回答问题 公交车行驶一个来回,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典型错误 求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审题不清较多的学生算作平均每段路程多少千米。如:(40+50+30)×2=240千米 240÷6=40(千米) 还有的学生没看清单位,如:(40+50+30)×2=240千米 (40+50+30)×2=240分 240÷240=1(千米) 1、对于求平均速度对于学生来说本身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后20%的学生。 疑难解析 2、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的概念理解的不清楚 3、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比较薄弱,加上这里还需要把分钟转化成时来计算平均速度。
平时多注重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训练, 解决策略 加深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的理解,对于类似的题型适当多加练习 对后20%的学生加强辅导。 解析人
李新华 县(市、区)学校 乍浦小学 19
小学数学 四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书本P119 习题摘录 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学生错误如下:10÷5×8 = 16(分钟) 典型错误 5×8 = 40(分钟) 此题为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中锯木头问题,学生对于此类题,在解题思路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障碍,不能很好的理解段数(锯疑难解析 的次数)与棵数(锯的段数)间的关系;另外,对于解决问题中固定的模式,有的数据必须要用到,导致了问题的解决中,出现了第一种情况的错误。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图示法,要求学生用线段来表示一段木头,并表示出分的段数,从而解决策略 明确8分钟对应的是锯了每次锯的,而不是5段;2、理解锯的段数为棵数,而锯的次数是段数,在这里次数=段数-1;3、指导学生读清并理解题意;4、做好必要的复查。 解析人 胡春杰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林埭祥中小学 20
小学数学 四 年级 八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作业本39页,第3题 猜一猜每个三角形各有两个角被挡住,它们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呢?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 这题的错误主要集中于最后一提,写了锐角三角形。 疑难解析 前面几个给了一个角,当再给一个锐角是,很理所当然的写了锐角三角形,当然学生对三角形的角理解不够。
主要解析最后一个,把三种情况画出来让学生看 解决策略 这样很容易让学生知道其实知道一个锐角不能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因为每个三角形有两个锐角。 解析人
徐斌 县(市、区)学校 艺术小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