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去山顶风景区春游。平路上骑了3小时,每小时骑8千米。上坡路程长12千米,速度慢了一半。 习题摘录 (1)从学校到山顶风景区有多少千米? 8+12=20千米 典型错误 首先,学生对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熟悉,因此出现了速度+路程=总路程。 疑难解析 其次,学生没有仔细地看题目,平路上给的是速度,而上坡路上给的是路程,没有看清楚两者的区别。 第三,这两者单位名称一样,由于学生没有仔细地分析,只是机械地加起来。 首先,运用分析法理清思路,从问题出发,要求“从学校到山顶风景区有多少千米?”其实,要明白这是在求路程。我们知道,这段路程分为两个部分:平路和上坡路。通过看题目找到求平路路程相关解决策略 的条件。“平路上骑了3小时,每小时骑8千米。”告诉我们的是平路上的速度和时间,通过路程=速度×时间,求得平路上的路程,然后再找到上坡路上的路程是12千米。最后把两个路程加起来,就得到了总路程。 解析人
12.
小学数学 四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数学书第41页 练习七第4题 纪月芳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百花小学 信息:节日大酬宾 习题摘录 彩电样品现价2255元,降355元,样品再降245元,这台彩电原来多少钱?
典型错误 1. 2255+245=2500元; 2. 2255-355-245=1655元 1.题目已知的是样品的现价,学生对于现价的概念不是很清楚,疑难解析 一般的情况下,学生对已知原价来求现价比较熟悉,反过来求就有困难。 2.对于降355元和样品再降245元理解不到位。 1.对于遇到不理解的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 2.找到所有的信息,包括出现在图中的信息; 3.分析:理解原价和样品理价哪一个便宜,哪一个贵些?让学生解决策略 找到样品要便宜。其次,样品为什么要便宜?彩电降价了。在原价的基础上降了几次?两次。所以求原价要把两次降下来的钱加回去。得到算式:2255+245+355=2855元 解析人 蔡小瑛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实验小学 13.
小学数学 四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第21页 计算下图的周长和面积。每个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40米和25米。 习题摘录 1、 周长和面积都用移动长,宽的方法。即面积=120×80,周长=(120+80)×2 典型错误 2、 周长用数一共有几条小正方形长的方法,但数错40×5+25×3 3、 周长面积公式搞混了。
1、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直是一个难点。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在上学期学习过,本学期第一次作为一个兴趣题出现,因此有10%的学疑难解析 生有些忘记了,因此导致个别学生将公式搞混。 2、周长可以通过移动,将不规则图形拉成规则图形,但组合图形的面积往往是通过割补的方法计算。 1、先独立解决 2、请学生列举求周长的方法(包括移动法、数一数方法等) 解决策略 3、请学生求面积的方法。(40×25×5 120×50-40×25 80×50+40×25) 解析人 宋健健 县(市、区)学校 平湖叔同实验小学 14.
小学数学 四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数学《作业本》p9 第2题 根据平面图,写出两人所在的位置。 女孩:我在你的东偏北30°方向上,距离10米。 习题摘录 男孩:我在你的( )偏( )( )°方向上,距离( )米。 还可以说:我在你的( ),距离( )米。 男孩:我在你的( 北)偏(东)(30)°方向上,距离(10)米。 我在你的(西)偏(南)(60)°方向上,距离(10 )米。 典型错误 还可以说:我在你的(西偏南60°方向上 ),距离(10 )米等等什么说法都有。 疑难解析 主要学生缺少空间观念所以容易把方向的相对性与换一种说话搞混,说不清楚。
1.利用可移动方向标,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学位置的相对性时,关键是学生很难辨别观测点,这主要依靠学生的理解能力外,可利用学生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从而强化如何来确定观测点。而在确定了观测点后,可以利用可操作的活动方向标,结合方向标的位置说一说相对的位置关系,从而有利于正确空间观念的建立。 解决策略 2.通过比较,找寻规律 结合实际操作建立起来的方向感,通过出示文字表述而后观察比较让孩子寻找的各自位置之间关系的规律,如:相对位置是方向上的完全相反(东偏南对西偏北)其余角度和距离不变,而同一观测点看一个物体的两种说法则是方向上的前后对调(东偏南改为南偏东),两角度之和是90度(一个30换一种说法就是60),这样有助于孩子的记忆。 解析人 蒋中明 县(市、区)学校 平湖乍浦天妃小学 15.
小学数学 四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数学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习题摘录 25×44 125×32×25 25+75-25+75 等等 典型错误 25×44 125×32×25 25+75-25+75 =25×40+4 =(125×8)×(4×25) =100-100 =100+4 =1000+100 =0 =104 =1100 1、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掌握得不够好导致混淆。 2、对运算性质不够理解。 疑难解析 3、书本上出现的简便计算的例题类型较少,但在实际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题型,所以学生搞不清楚是简便计算还与四则运算。
1.理解定律性质。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全过程,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对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2.进行变式练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理解运算定律、运解决策略 算性质、掌握特殊数据外,更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唯有通过深化和熟练,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切实掌握和应用。:①对比性练习。就是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②改错性练习。即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有助于学生排除非本质特征的干扰、易混淆因素的干扰。 解析人 潘 燕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学 16. 小学数学 四 年级 下 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 《作业本》P21 第4题 计算下图的周长和面积。每个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40米和25米。 习题摘录 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混淆; 典型错误 周长:(40+25)×2×5 面积:(40×3)×(25×2) 对周长和面积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理解他们的含义,疑难解析 因此计算时出现很多混淆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对组合后图形的周长理解不对,还以为是每个图形周长之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