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认购B.购买C.买卖D.回购
6.下列中央银行业务活动中属于管理性业务的是(B)。
A.清算业务B.金融调查统计业务C.会计业务D.兑付债券业务 7.下列不属于中央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的是(D)
A.对中央政府的债权B.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C.对私人部门的债权D.发行债券 五、问答题
2.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权力有哪些? 1、有权发行货币 2、有权管理货币
3、有权发布监管金融机构的命令与规章制度 4、有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的黄金外汇储备。 5、有权经理国库
6、有权对金融业的活动进行统计和调查 7、有权保持业务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5.简要介绍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关系。
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包括对存款货币银行和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各种贷款、回购等;对金融机构的负债包括存款货币银行和非货币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等存款。这两个项目反映了中央银行对金融系统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对应关系,也是一国信贷收支的一部分。
由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比负债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因此,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对于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
六、综合题
1.分析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差异的原因。
从总体上看,最基本的业务活动原则是必须服从于履行职责的需要。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非营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和公开性四个原则。
原因:非营利性:中央银行的地位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而是必须以调节经济、稳定全国金融、稳定币值为己任,一切业务都是为此服务的。因此,其业务的盈利与否,不是它所考虑的目标。
流动性:主要是指资产业务需要保持流动性。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存在,不仅向银行提供资金清算服务,依法征缴法定存款准备金,还必须在商业银行的资金周转不灵时,提供资金帮助,即要履行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主动性:主要指资产负债业务需要保持主动性。由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直接与货币供应相联。
公开性:主要指中央银行的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和财务状况,并向社会提供有关的金融统计资料。 第四章 一、术语解释
1.经济发行
货币的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货币供应。 2.财政发行
货币的财政发行,是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3.货币发行
从货币发行的过程看,货币发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从货币发行的结果来看,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4.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类型金融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5.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就是中央银行在发行货币时,须以某种贵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的规定,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贵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的关系。
二、填空题
1.存款准备金是由自存准备金、一(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三部分组成。
2.存款准备金是—(存款余额)—与—(存款准备金率)—的乘积。
3.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准备一般由—(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部分构成。 4.发行基金计划是由—(现金投放).(现金回笼).(现金净投放)—三部分组成。 5.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由—(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及其他负债业务构成。 三、判断并改错题
1'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若其存款增加,意味着需要现金投放减少或增加回笼;存款的减少则意味着需要增加现钞投放。(×)
2.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取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放款或投资。(√)
3.发行基金是国家尚未发行的货币,而现金则是现实的通用货币。(√)
4.一般说来,当中央银行买进已发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当中央银行卖出其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5.中央银行在发行货币的同时会形成自身的资产业务。(√) 四、选择题(含多选、单选)
1.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主要是收存(BD)的存款。
A.个人B.银行等金融机构C.工商企业D.政府部门
2.第一准备主要包括(AD)。
A.库存现金B.流动性资产C.国库券D.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3.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主要是通过(AC)等方式将货币注入流通的,并通过同样的渠道反向组织货币的回笼。
A.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贷款B.出售政府债券
C.接受商业票据再贴现 D.出售黄金外汇
4.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与其(D)业务有密切关系。A.贴现B.贷款C.资产D.负债 5.现金投放为200亿,现金回笼为500亿,现金净回笼为(D)亿元。 A.200 B.500 C.700 D.300 五、问答题
1.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 2、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 3、有利于实施国内的资金清算。
2.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是什么?
(一)垄断发行原则:是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
(二)要有可靠的信用保证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
(三)要有一定的弹性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3.试比较各种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优劣。
1)现金准备发行制
? 货币的发行百分之百以黄金和外汇等现金做准备。
? 这种制度的优点是能够防止货币发行过量,但缺点是缺乏弹性。 2)证券准备发行制
? 货币发行以短期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做准备。
? 这种制度的优点是给与中央银行较大的利用货币发行调节宏观经济的余地。缺点是货币发行的调控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高的控制技术。
3)弹性比例制
? 货币发行数量超过规定的现金准备比率时,国家对超过部分的发行征收超额发行税。 ? 这种发行制度兼顾了信用保证原则和弹性原则。
? 但是,对货币过度发行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超额发行税的制约作用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4)证券准备限额发行制
? 在规定的发行限额内,可全部用规定证券作发行准备,超过限额的发行必须以十足
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 5)比例准备制
? 规定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准备与证券各占一定比重。 ? 优点:兼具弹性和控制性。 ? 缺点:难以科学确定比例。 第五章
一、术语解释 3.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4.再贴现金额
再贴现时实付的金额按原承兑汇票票面金额扣除再贴现利息计算:
再贴现实付金额=票据面额-贴现额 5.经常性储备
经常性储备主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必要的对外支付能力。 二、填空题
1.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它主要由—(再贴现率).(贷款).(证券买卖).(黄金外汇)—及其他一些资产业务构成。
2.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应考虑一和一(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数量).(保持合理的外汇币种构成)—两个问题。
3.构成国际储备的资产主要是—(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及未动用的特别提款权。
4.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一般都是通过—(公开市场)—进行的
5.按贷款对象划分,中央银行贷款可以分为:对—(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放款、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放款、对—(政府)一的放款以及其他放款等。 三、判断及改错题
1.大多数国家的再贴现利率是一种基准的官定利率。(√)
2.再贴现和贷款业务也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途径。(√)
3.在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多的时期,提高再贴现利率可以抑制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势
头,从而减少货币和信贷增加额,(√)
4.作为国际支付手段,要求国际储备必须具备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5.中央银行用自己发行的货币买人证券实际匕是通过市场向社会投放货币;反之,卖出证券等于将流通中的货币收回。(√) 四、选择题(含多选、单选)
1.中央银行在外汇储备经营中,主要面临(ABC)三种风险。 A.市场风险B.商业信用风险C.主权风险D.流动性风险
2.国际上一般认为,一国外汇储备持有量应该保持在该国()个月的进口用汇水平上,并且不少于该国外债余额的30%。(C) A.1~2 B.5~6 C.3~4 D.7~8 3.再贴现利率是一种(AC)利率。
A.基准利率B.短期市场利率C.官定利率D.长期市场利率
4.一张票据面额为1000元,离到期还有30天,在年贴现率为7.2%时,再贴现实付金额为(C)元。
A.1000 B.928 C.940 D.820
5.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BC)增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达到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A.降低再贴现率B.提高贷款利率c.提高再贴现率 D.降低贷款利率 五、问答题
2.试述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意义。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在于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或者市场利率,不以赢利为目的 3.试述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异同。 (一)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相同之处 (1)、二者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2)、就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言 (3)、就其融资效果而言
(二)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不同之处
(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中央银行的贷款尽管大都是短期的,但是由于受贷款合同的约束,也必须到期才能收回;而证券业务则因证券可以随时买卖,不存在到期问题。
(2)、收益的表现形式不同:对中央银行而言,贷款有利息收取问题,通过贷款业务,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而未到期的证券买卖则没有利息收取问题,只有买进或卖出的价差收益,因此证券买卖有赢有亏。
(3)、对金融环境的要求不同:证券买卖业务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都以该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前提;而从事的贷款业务则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低,一般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可以从事贷款业务。
(4)、信用的依据不同:证券买卖是以证券的质量为依据;贷款则以商业银行的信用为依据。
5.试述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特点。 (1)、黄金储备的特点: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但是,黄金不如外汇和特别提款权便于支付使用。同时,保存黄金也没有收益,管理成本比较高。 (2)、外汇储备的特点:外汇资产的流动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管理成本低廉,有收益。但其风险性较其他国际储备资产大,因为汇率的变动可能带来外汇贬值的损失,从而降低储备资产的实际价值 (3)、特别提款权的特点:与黄金、外汇资产相比是比较完美的,既安全可靠又灵活兑现。
但不足的是,目前各国还不能随意购人,不能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
第六章
一、术语解释 1.结算
商品交易、劳务供应、金融活动和消费行为都会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通常通过货币所有权的转移进行,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付的行为一般称作结算。 2.清算
清算,是终结现存的法律关系,处理其剩余财产,使之归于消灭的程序。清算是一种法律程序,社团注销时,必须进行财产清算。未经清算就自行终止的行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不受法律保护。 4.票据交换所
集中办理同城或同一区域内各银行间应收应付票据的交换和资金清算的场所。 5.差额清算系统
清算系统将在一定时点上收到的各金融机构的转账金额总数减去发出的转账金额总数,得出净余额,即经结算头寸。 6.实时全额清算系统
支付系统对各金融机构的每笔转账业务进行一一对应结算,而不是在指定时点进行总的借、贷发差额结算。 8.大额支付系统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为信用社、商业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的支付业务提供最终资金清算的系统,为各银行跨行汇兑提供快速、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服务。 二、填空题
1.结算(settlement)与清算(clearing)是存在于经济社会中的两种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和—(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 2.清算机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中介组织,在支付清算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票据交易所)—是最传统和最典型的清算机构。
3.按照对转账资金的不同处理方式,银行同业间清算可通过—(全额结算)—与—(差额结算)—两种形式进行。
4.1773年在—(英国伦敦)一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票据交换所,开创了票据集中清算的先河。—(1853年)—,纽约市成立了美国第一家票据交换所。
5.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是在国家级金融通信网(CNFN)上运行的我国国家级的现代化的支付系统,是集—(金融支付服务).(支付资金清算)—、金融经营管理和货币政策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系统。
6.跨国支付清算解决的是国际间的资金转移与债权债务清偿。跨国支付的质量不仅事关本国利益,也涉及其他当事国,因此跨国支付具有—(全局性)—与—(世界性)—的特点。 7.支付系统风险既是—(金融风险)—的组成部分,又是—(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对一国的金融稳定构成重大威胁,一旦发生支付系统风险,其危害将难以估量。 三、判断题
1.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采用大额实时、大批量的处理模式,主要用于解决各家商业银行间的跨行资金支付清算及结算问题。(×)
2.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灵活高效的清算体系。(√)
3.完善支付清算系统,也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保障正常的交易与支付秩序、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
4.一国的对外支付是其全部支付清算活动的重要构成,事关国家利益与金融安全,中央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央银行学教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