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艺术品种,都有所谓民间的形式,或称乡土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并非永久不变,它要进入都市,甚至进入宫廷,一为文人墨客所篡易,就不永远是乡土的了。艺术是不胫而走的,不分东西南北的,宫墙限制不住它,城墙也限制不住它,它又可以衣锦还乡,重新进入荒山僻野,为那里人民所喜爱,并改变着那里人民的艺术爱好、艺术趣味。
古之于今,今之于古,外洋之于中国,中国之于外洋,其规律也是如此。
在文学史上,南宋以来,又有所谓“市民文学”,好像是与“乡土文学”对立的。其实这一名词,也很难成立。平话形式的梁山故事,固然可以说是“市民文学”,但一成为《水浒传》,就很难这样说了。城市是个非常复杂的所在,人也是很混杂的。以城市来划定一种文学形式是不稳定的,因此是不科学的。
凡是根基深的文学艺术,它就可以为当时当地的人民所喜爱,它就可以走到各个地方去,为那里的人民所接受,它就可以传之永久,而不必冠之以“乡土文学”的称谓。 (取材于孙犁《关于“乡土文学”》,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将许钦文用绍兴方言创作的小说称为“乡土文学”,其实是一种委婉的批评。 B.“乡土文学”并不存在,能在历史中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没有一部是“乡土文学”。 C.只要文学艺术的根基深,传统固,自信力强,就不会受外来影响,所以无需担忧。 D.平话形式的梁山故事演变成长篇小说《水浒传》后,就难以再称为“市民文学”了。 15.为什么说文学形态不能长久不变?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 ~19题。
两个陈面包
玛莎小姐的面包小店开在街角,门上装着开门即叮当作响的门铃。
玛莎小姐今年四十岁,她心地善良,银行里有两千美元的存款。许多条件远不如玛莎小姐的人都已结了婚,可她还是独身一人。
有一位顾客每周都要光顾她的小店两三次,玛莎开始对他发生了兴趣。这是一位中年男子,戴着眼镜,褐色的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他穿着一身旧衣服,有几处还打着补丁,但看上去却干净利索,彬彬有礼。他每次来总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个,陈面
6
包是五分钱两个——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
有一次,玛莎注意到他的手指上有块红褐色的色块。据此,她断定这位先坐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他准是住在一座小阁楼上,画着画儿,嘴里啃着陈面包……想到这儿,玛莎的心不禁跳得更快了。为了证实自己对他职业的猜想,玛莎从房中取来一幅油画,挂在柜台后面一个显眼的地方,这是一幅威尼斯的风景画。
两天以后,那位顾客又来了。果然,他看到这幅画。“小姐,您的这幅画挺不错嘛!” “真的吗?”玛莎一边包着面包一边答道。“我非常喜欢艺术和绘画。您觉得这是幅好画吗?”她为自己的成功暗暗窃喜。
“可它的构图不够均衡,”这位顾客回答说,“透视也不太准。再见吧,小姐!” 玛莎把画摘下又拿回了房间。他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是多么柔和,多么亲切啊!他一眼就能看出透视画得不准,可却不得不靠吃陈面包过活!但玛莎明白,虽则不幸,可一个天才在成名之前,常常是不得不如此艰苦奋斗一番的。
从此以后,这位彬彬有礼的艺术家——她现在是这样认为的,每次来都要和玛莎聊一会儿。但他仍旧只买陈面包,从未要过柜台上任何一种美味糕点。他渐渐地消瘦了,而且神情沮丧。玛莎开始担心起来,她很心疼,想给他加点儿好吃的可又没有勇气,她怕冒犯了他,因为她知道艺术家们往往是自尊心极强的。
玛莎开始注意打扮自己,站柜台时她穿上了那件蓝点丝绸背心。一天,这位顾客又来了。仍要他的陈面包。正当玛莎取面包时,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一辆车喧嚣而过。这位顾客赶快跑到门口去观望——任何别人此刻也会这样的。玛莎灵机一动,立刻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她迅速地在每个陈面包上深深地切了一刀,分别塞进一大块黄油,然后又将面包紧紧夹好。这新鲜的黄油是几分钟前刚刚送来的。当这位先生返回柜台时,玛莎已像往常那样在用纸包着陈面包了。
他们又聊了一会儿,欢快异常,然后这位顾客便离开了。玛莎暗自微笑,对自己的大胆及慷慨的冲动感到高兴,但又不禁焦虑不安:是不是太冒失了?他会生气吗?肯定不会……那天玛莎久久地想像着当这位可爱的顾客发现她的小把戏时的情景。他把面包切开——啊,想到这儿,玛莎脸红了。当他吃面包时会想到那只把黄油放进去的手吗?他会……
门铃刺耳地、恶狠狠地响了起来,打断了这令人愉快的遐想。玛莎叹了口气,快步来到店堂,什么家伙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两个男人已经站到了柜台前,一个是她从未见过的年轻人,另一个就是她的可亲的贫困不堪的艺术家。
可他却一反常态,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了后脑勺,头发乱莲蓬的。他紧握着拳头,凶
7
狠地向玛莎挥舞着,要知道,是向玛莎小姐啊!
他声嘶力竭地吼着,像敲鼓一样擂着玛莎的柜台。“你毁了我!”他叫喊着,眼镜后面那双蓝色的眼睛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我要你知道,你是个多管闲事的混帐女人!”
玛莎要站不住了,她虚弱地靠着柜台,一只手放在她穿的那件最好的背心上。这时,那个陌生的年轻人抓住了那位正在喊叫的顾客的衣领。
“走吧,走吧,你已经说得够多的了。”他把那愤怒的家伙拽到了门口,转过身来对玛莎说:“我想您应该知道,小姐,他叫巴姆勃格,是个建筑绘图员。我们在同一办公室工作。他为一个新市政厅的设计图已经辛辛苦苦干了三个月了,为的是用它参加一次有奖竞赛。昨天他用墨水笔描出了底线,您知道,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稿,再用墨水笔去描,然后用陈面包屑擦去铅笔线,巴姆勃格一直在您这儿买陈面包,可是今天……可是,您知道,小姐,那黄油……巴姆勃格的设计图,全毁了……”
玛莎走进内室,脱下蓝点丝绸背心,又换上了那件烟色斜纹哔叽的。然后回到柜台,坐下了……
(取材于欧·亨和的小说《巫婆的面包》,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开面包小店的玛莎小姐对常来买陈面包的中年男子一见钟情,并推断他是一个艺术家。
B.男子对油画“构图不够均衡”“透视也不太准”的评价,为最终揭开他的身份埋下伏笔。
C.“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一辆车喧嚣而过”这一细节,对情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D.小说构思巧妙,以两个陈面包作为线索,伴随着玛莎小姐的遐想,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
E.小说蕴含深刻哲理,它告诫人们不要因为未经深思熟虑的举动,毁掉唾手可得的幸福。
17.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玛莎小姐的形象特点。(4分)
18.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8
①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他声嘶力竭地吼着,像敲鼓一样擂着玛莎的柜台。“你毁了我!”他叫喊着,眼镜后面那双蓝色的眼睛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②文章结尾玛莎小姐“脱下蓝点丝绸背心”的细节描写有何用意?请联系上文简要分析。(3分)
19.这篇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本文以及你读过的其他文艺
作品谈谈这种结尾的妙处。(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l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请以“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9
北京市朝阳区2012届高三年级 第二次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语 文
第一部分(共27分)
题 号 答案 【试题解析】
1.D(百尺竿头、泊pō,B神采奕奕、囿yòu,C绿草如茵、挟xié)
2.B(A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B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
顺利。C相敬如宾: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D洛阳纸贵: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3.C(A对“有多少”的问题“作出肯定的答复”不合逻辑;B“成熟期是每年的5月下旬
采摘最为适宜”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让当地岛民感到吃惊”缺少主语) 4.B(“杜牧”应为“王勃”) 5.D
6.A(负气: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
7.A(A副词,于是,就。B助词,补充音节;代词,她。C介词,把;介词,因。D连词,
况且;副词,将要) 8.B(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
9.C(“没有世人采用他的意见,两次做官都发怒离职,以致发狂投江而死”的不是王适而
是侯高,“做官”也不准确,应是“为吏”)
1 D 2 B 3 C 4 B 5 D 6 A 7 A 8 B 9 C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1分。 10.(10分)
【评分参考】⑴文中举例说明4分。 恰当、合理,即可得满分。
⑵结合现实生活谈认识4分。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年北京朝阳区高考二模考试题及答案(理科全套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