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参考学时:
学 分:
课程类型: 102039 90 5分 专业基础课程
2013年 1 月编
1
一、适用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二、开课时间
第 2 学期
三、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本专业各门后继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培养学生网络设计、网络构建、网络管理和网络编程等专业能力最重要的前导课程。
2、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楚的了解,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局域网组建、因特网应用等基本技能,从而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独立学习能力; (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务实、豁达、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 (2)具有人际交流能力,能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
(3)具有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4)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专业能力目标
(1)认识计算机网络,掌握网络的分类和网络拓扑结构; (2)理解网络协议和OSI体系结构; (3)正确理解TCP/IP体系结构;
2
(4)数据通信系统; (5)认识数据交换;
(6)能够组建交换式以太局域网; (7)能够使用路由器组建互连网络; (8)能够规划IP地址与网络应用服务; (9)掌握主要的网络应用服务的工作原理; (10)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
五、课程衔接
前续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通过前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系统管理能力,具备简单的网络操作能力,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后继课程主要有《网络互联技术》、《服务器安装与配置》、《网络程序设计》等。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为:职业工作分析所得到的IT运营维护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网络应用服务工作原理、网络安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见表6.1所示,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6.2所示。
表6.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教学内容(项目、情景) 计算机网络概述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运输层 应用层 网络安全 无线网络 下一代因特网 合 计 百分比 理论学时 6 8 10 12 8 8 6 4 4 66 73% 实践学时 2 2 2 4 8 4 2 24 27% 习题学时 合计 8 10 12 16 8 16 10 6 4 90 100% 表6.2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
模块编号 模块名称 计算机网络概述 模块内容 网络配置与测试实验 数据封装与解封过程实验 主要教学内容 网络接口卡的安装和参数设置 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网络参数 利用 Ping 命令检测网络连通性 数据抓包,了解网络数据封装与解封过程 制作直通双纹线缆 制作交叉双纹线缆 测试双纹线缆 组建交换式以太网 组建共享式以太网 比较交换式以太网与共享式以太网带宽和距离范围 划分子网与分配IP地址 配置静态路由 测试各子网的路由 使用ARP命令查看ARP缓存 使用route命令 DHC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 DHCP客户端配置 查看DHCP客户信息 DN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 DNS客户端配置与测试 WWW服务器的安装配置 使用浏览器访问WWW服务器 FT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 使用FTP客户端访问FTP服务器 申请证书 使用证书进行数字签名、保密通信 局域网使用代理服务器接入internet 局域网利用nat接入internet 用无线终端组建无线自网 使用AP组建无线网络 教学目标 掌握网络基本参数设置和使用网络常用命令测试网络状态 了解网络数据封装与解封过程 掌握TIA/EIA568A、568B标准双纹线缆制作与测试方法 掌握直通双纹线缆、交叉双纹线缆应用范围 理解交换式以太网与共享式以太网的区别与联系 能在工程正确选用两组网方式 掌握IP地址规划设计 理解IP地址与硬件地址关系、 地址解析协议 ARP 理解网络路由过程 参考课时 1 2 2 物理层 网线制作实验 2 3 数据链路层 组建交换式以太网和共享式以太网实验 2 4 网络层 使用软件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实验 DHC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实验 DN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实验 WWW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实验 FT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实验 4 5 应用层 理解客户/服务器体系 掌握常用网络服务器的安装、配置、与测试方法 8 6 网络安全 证书应用实验 Internet接入实验 深入理解公钥密码体制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掌握网络接入安全的基本设置 掌握基本无线组线技能 4 7 无线网络 无线组网实验 2 七、教学内容和进程
1. 计算机网络概述(参见表7.1)
表7.1计算机网络概述 模块 计算机网络概述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 2. 了解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组成
4
学时 8 4. 5. 6. 7. 1. 2. 3. 4. 5. 6. 7. 8. 掌握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概念 理解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理解网络协议及分层的概念 掌握TCP/IP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拓朴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体系架构 教学方法建议 演示法、任务教学法、实验法 考核与评价 单元实践、期末考试 教学材料 电子课件 2. 物理层(参见表7.2 ) 表7.2物理层 模块 1. 2. 3. 4. 5. 6. 7. 物理层 教学目标 学时 10 正确理解物理层的功能和定义 理解数据通信系统结构及数据传输方式 了解各类网络传输媒体 理解信道复用技术 理解数字传输系统 掌握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概念 了解xDSL、HFC、FTTx等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内容 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3. 传输媒体 4. 信道复用技术 5. 数字传输系统 6. 数字交换技术 7. 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方法建议 演示法、任务教学法、实验法 考核与评价 单元实践、期末考试 教学材料 电子课件 3. 数据链路层(参见表7.3 ) 表7.3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数据链路层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控制
5
模块 学时 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102039《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已审核)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