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九年级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解直角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ababsinA?;cosA?;tanA?;cotA?ccba babasinB?;cosB?;tanB?;cotB?ccab 如果用??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的对边??的邻边??的对边??的邻边sin??;cos??;tan??;cot??斜边斜边??的邻边??的对边

(2)三边之间关系

a2 +b2 =c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教学过程

1.我们已掌握Rt△ABC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引导“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让全体学生的思维目标一致,在作出准确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例题

例 1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例 2在Rt△ABC中, ∠B =35,b=20,解这个三角形.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选出最好方法,教师板书.

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答:先求另外一角,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计算时,利用所求的量如不比原始数据简便的话,最好用题中原始数据计算,这样误差小些,也比较可靠,防止第一步错导致一错到底

注意:例1中的b和例2中的c都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或其它三角函数来计算,但计算出的值可能有些少差异,这都是正常的。 4.巩固练习 P91

说明:解直角三角形计算上比较繁锁,条件好的学校允许用计算器.但无论是否使用计算器,都必须写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这些题目,不要马马虎虎,努力防止出错,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与扩展

1.请学生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五个元素,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另三个元素. 2.出示图表,请学生完成 a b c A 1 √ √ a22tanA?c?a?b b 2 √ √ a22sinA?b?c?a c 3 √ b=a?cotA √ ac?sinA 4 √ b=a?tanB ac??A?900??B cosB 5 √ √ b22cosA?a?c?b c 6 a=b?tanA √ √ bc?cosB 7 a=b?cotB √ bc??A?900??B sinB 8 a=c?sinA b=c?cosA √ √ 9 a=c?cosB b=c?sinB √ 不可求 ?A?90??B 0B ba acosB?c tanB??B?900??A √ sinB?bc ?B?900??A √ ?B?900??A √ √ 1不可求 不可求 0 注:上表中“√”表示已知。

四、布置作业

√ 解直角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 难点: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五个元素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口答.

2、在中Rt△ABC中已知a=12 ,c=13 求角B应该用哪个关系?请计算出来。 (二)实践探索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般要满足

, (如图).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 1 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引导学生先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然后分析提出的问题是数学模型中的什么量 在这个数学模型中可用学到的什么知识来求 未知量?

几分钟后,让一个完成较好的同学示范。 (三)教学互动

例3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

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球表面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最远能直接看到的地球上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结果精确到0. 1 km) 分析:从飞船上能最远直接看到的地球上的点,应是视线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

如图,⊙O表示地球,点F是飞船的位置,FQ是⊙O的切线,切点Q是从飞船

等于多少(精确到1o) 这

观测地球时的最远点. 弧PQ的长就是地面上P, Q两点间的距离.为计算弧PQ的长需先求出

(即

)

解:在上图中,FQ是⊙O的切线,是直角三角形,

弧PQ的长为

由此可知,当飞船在p点正上方时,从飞船观测地球时的最远点距离 P点约2 009. 6 km. (四)巩固再现 P93 1,P96 1 四、布置作业 P96 2,3

解直角三角形(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仰角和俯角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观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观测问题

难点:学会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平时我们观察物体时,我们的视线相对于水平线来说可有几种情况?

(三种,重叠、向上和向下)

结合示意图给出仰角和俯角的概念

(二)教学互动

例4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o,看这栋离楼底部的俯角为60o,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

分析:在

中,

.所以可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

出BD;类似地可以求出CD,进而求出BC. 解:如图,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九年级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在线全文阅读。

九年级数学解直角三角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223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