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茶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
根据油茶的适生性,以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4.5~6.0的砂质红壤、黄壤、黄红壤为宜。要求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地下水位在地面1米以下,海拔一般在400-1200米之间为宜,山地造林以坡度小于25度的缓坡中下部为宜。油茶适宜栽植于阳坡、半阳坡。要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地段。
2、种苗选择
(1)选择优良品种:新造林必须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良种审定的油茶优良新品种。宜选择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出油率高、产量高、抗性强并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良种是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还有少量的杂交子代。如广西林业科学院选育的“岑软”系列、湖南林业科学院选育的“湘林”系列、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育的“长林”系列等
(2)选择壮苗:优良家系和杂交子代采用一年生实生苗,优良无性系采用芽苗砧嫁接两年生裸根苗,苗木规格达二级苗以上(一年生实生苗苗高15厘米,二年生嫁接苗苗高25厘米,基径0.4厘米,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可上山造林。目前,营养钵苗逐渐用于上山造林,确保造林成活率,极大地提高了造林质量。
3、整地
油茶整地方式有全垦、带状和块状整地三种。全垦整地适用于坡度小于15度,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缓坡;带状整地适用于坡度在16~25度的山地,沿等高线整地,以利水土保持;块状整地适用于坡度较陡而又零散的山地。
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3~4个月进行,根据林地坡度的缓陡进行全垦或带状整地,株行距3*3米,挖穴60×60×60厘米,用厩肥、堆肥和饼肥等有机肥作基肥,每亩施3~5吨,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填满待稍沉降后栽植。
4、造林
油茶造林在冬季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进行均可,以春季芽将萌动之前造林最为适宜,宜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
5、种植方法
栽植时,最好能在根蔸处加些火土灰、磨细的稻田土或肥沃的培泥土作定植土,将苗木根系自然舒展开,加土分层压实。栽植嫁接苗时,要使嫁接口与地面平,浇透水以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做到根舒、苗正、土实。
二、油茶幼林管理
油茶幼林期是指从定植后到进入盛果期前的阶段。可分为两时期:一是幼林早期,即从定植到挂果之前,一般为4~5年;二是始果期,即从挂果期到盛果期之前,一般为3~4年。油茶幼林早期的管理特点是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树体快速生长,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始果期的管理特点是促进油茶树体养分积累,为进人盛果期打下基础。
1.施肥:幼林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每年1~2次。定植当年通常不施肥,有条件的可在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施25~50克的尿素或专用肥。第二年3月份新梢萌动前半个月左右施人速效肥,每株O.1~O.5千克,11月上旬则以土杂肥或粪肥作为越冬肥,每株5~10千克。随树体的增长,施肥量逐年递增。
2.抚育管理:油茶怕渍水和干旱,所以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干旱时应及时灌水。
油茶造林后应加强抚育管理,一般每年抚育2~3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进行,抚育时在油茶苗根际四周20厘米以内只能破碎表土,不能翻动根际土壤,靠近油茶苗的杂草用手拔除,防止松动或损伤根系,并将铲下的草皮覆于树蔸周围的地表,给树基培蔸。第二次抚育一般在8~9月(立秋后)进行,这时大多数杂草刚好结籽,及时除草可减少当年杂草与油茶苗争肥、争阳光,又可清除杂草种子,还可起到抗旱保苗的作用。
油茶幼树易受冻害,11月份施足保暖越冬肥,还可根据枝梢生长情况在10~11月份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以利越冬。
3.整形修剪:油茶幼林早期以整形为主,定植后在距根际上50厘米处定干,适当保留主干。第一年在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
修剪时间以11月至次年2月为好,修剪时要注意轻度修剪,尽量多留枝,及时剪除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前3年需摘掉花蕾,加快树冠成形。
4.合理间种:利用林地间隙种植花生、黄豆、紫云英、绿豆、芝麻、豌豆等作物,以耕代抚,能有效地抑制杂草、
灌木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林地小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林间湿度,从而促进油茶幼林根系生长和树体的生长发育,达到速生、早实的目
的。通过农林复合经营,还可获得部分收益。间作距树蔸的距离在80厘米以上,并及时施肥。
三、油茶成林管理
良种油茶进入盛果期一般为8~10年,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复树势,防治病虫害。
1.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垦抚。油茶林垦抚能增加产量。土壤改良一般在3~4月或秋冬11月份结合施肥进行。在树冠投影外侧深翻30~60厘米。为避免过量伤根,也可分年度对角轮换进行,以2~3年为一周期。深翻时要注意保护粗根。
2.施肥技术
盛果期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一般N:P:K为10:6:8。3月份施速效肥或专用肥,每株0.5~1千克,11月份施土杂肥,每株15~20千克。
在施追肥的基础上,还可进行适量的叶面喷施,以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为主,宜于早晨或傍晚进行,着重喷施叶背面。
3.灌溉技术
油茶大量挂果时也会消耗大量水分,长江流域一般是夏秋干旱,7~9月的降水量大多不足300毫米,而此时正是果实膨大和油脂转化时期,增加灌水可提高产量。但在春天雨季时又要注意水涝。
4.修剪技术
油茶修剪多在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进行。将位置不合适的下脚枝、过密枝、干枯枝、徒长枝、重叠交叉枝和病虫枝等疏去,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
油茶挂果数年后,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对于过分郁闭的树型,应剪除少量的直立大枝,提高内膛结果能力。
第五章 油茶病虫害防治及冻害防御
危害油茶的病虫害很多,虫害有10目300多种,病害有50多种,还有少量的寄生植物如桑寄生、槲寄生等。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危害油茶成林的病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和烟煤病,危害油茶幼苗的病害主要为油茶根腐病。
1.油茶炭疽病
病害特征:油茶炭疽病主要危害叶、枝梢、花蕾和果等部位,常引起落叶、枯梢、落蕾和落果。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大成褐色圆形病斑,有时数个联合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病果早落;叶部病斑多发生在叶尖或叶缘,为棕色至褐色,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枝干上病斑多呈长椭圆形或棱形,患部下陷,木质部变黑,边缘波状或不规则。大树嫁接换冠时也可在树干上见到溃疡病斑。
发病时间:通常发生时间是5~8月高温高湿季节,7~8月是发病高峰期,成林在8~9月会大量落果落叶。
防治方法:①综合防治:配合营林措施减少病原,清除病叶、病枝、病果及历史病株。②化学防治:在苗期,春夏季节定期喷施1%的波尔多液(硫酸桐:生石灰:水=1:1:100)预防,发病早期可用50%的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
2.油茶软腐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岑溪软枝油茶的栽培与管理技术(DOC)(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