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强大AT89C51单片机可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
3.2.2 LCD1602简介
LCD液晶显示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过电压对其显示区域进行控制,有电就有显示,这样即可以显示出图形。液晶显示器具有厚度薄、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直接驱动、易于实现全彩色显示的特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便携式电脑、数字摄像机、PDA移动通信工具等众多领域。
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是一种专门用于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点阵式LCD,目前常用16×1,16×2,20×2和40×2行等的模块。LCD1602分为带背光和不带背光两种,基控制器大部分为HD44780,带背光的比不带背光的厚,是否带背光在应用中并无差别,两者尺寸差别如下图2所示:
图2 LCD尺寸图
1602LCD主要技术参数: 显示容量:16×2个字符; 芯片工作电压:4.5—5.5V; 工作电流:2.0mA(5.0V); 模块最佳工作电压:5.0V; 字符尺寸:2.95×4.35(W×H)mm。 引脚功能说明
LCD1602采用标准的14脚(无背光)或16脚(带背光)接口,各引脚接口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引脚接口说明表 编号 1 2 3 4
符号 VSS VDD VL RS
引脚说明 电源地 电源正极 液晶显示偏压 数据/命令选择
编号 9 10 11 12
7
符号 D2 D3 D4 D5
引脚说明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5 6 7 8
R/W E D0 D1
读/写选择 使能信号 数据 数据
13 14 15 16
D6 D7 BLA BLK
数据 数据 背光源正极 背光源负极
第1脚:VSS为地电源。 第2脚:VDD接5V正电源。
第3脚:VL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当RS和R/W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第6脚:E端为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第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 第15脚:背光源正极。 第16脚:背光源负极。
1602液晶模块内部的控制器共有11条控制指令,如表2所示:
表2 控制命令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指令 清显示 光标返回 置输入模式 显示开/关控制 光标或字符移位 置功能
置字符发生存贮器地址 置数据存贮器地址 读忙标志或地址 写数到DDRAM)
CGRAM
或RS 0 0 0 0 0 0 0 0 0 1
R/W D7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1 BF
D6 0 0 0 0 0 0 1
D5 0 0 0 0 0 1
D4 0 0 0 0 1
D3 0 0 0 1
D2 0 0 1 D F
D1 0 1 C *
D0 1 * B * *
I/D S
S/C R/L *
DL N
字符发生存贮器地址
显示数据存贮器地址 计数器地址
要写的数据内容 读出的数据内容
从CGRAM或DDRAM读数 1
1602液晶模块的读写操作、屏幕和光标的操作都是通过指令编程来实现的。(说明:1为高电平、0为低电平)
指令1:清显示,指令码01H,光标复位到地址00H位置。 指令2:光标复位,光标返回到地址00H。
指令3:光标和显示模式设置 I/D:光标移动方向,高电平右移,低电平左移 S:屏幕
8
上所有文字是否左移或者右移。高电平表示有效,低电平则无效。
指令4:显示开关控制。 D:控制整体显示的开与关,高电平表示开显示,低电平表示关显示 C:控制光标的开与关,高电平表示有光标,低电平表示无光标 B:控制光标是否闪烁,高电平闪烁,低电平不闪烁。
指令5:光标或显示移位 S/C:高电平时移动显示的文字,低电平时移动光标。 指令6:功能设置命令 DL:高电平时为4位总线,低电平时为8位总线 N:低电平时为单行显示,高电平时双行显示 F: 低电平时显示5x7的点阵字符,高电平时显示5x10的点阵字符。
指令7:字符发生器RAM地址设置。 指令8:DDRAM地址设置。
指令9:读忙信号和光标地址 BF:为忙标志位,高电平表示忙,此时模块不能接收命令或者数据,如果为低电平表示不忙。
指令10:写数据。 指令11:读数据。
与HD44780相兼容的芯片时序表如下: 表 3 芯片时序图 读状态 写指令 读数据 写数据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RS=L,R/W=H,E=H RS=H,R/W=H,E=H
输出 输出
D0—D7=状态字 无
D0—D7=数据 无
RS=L,R/W=L,D0—D7=指令码,E=高脉冲 输出 RS=H,R/W=L,D0—D7=数据,E=高脉冲 输出
3.3 单元电路设计
3.3.1晶振电路
单片机需要一个时间基准来为各种操作提供秩序,此电路叫时钟电路,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可以获得不同时钟电路,有内部时钟电路和外部时钟电路,如图4.3所示,外部时钟电路会使电路复杂,故采用的是内部时钟电路。时钟电路在单片机的外部通过XTAL1,XTAL2这两个引脚跨接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构成稳定的自激振荡器.本系统采用的为12MHz的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1us,C1,C2为30uF。
3.3.2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
复位电路分为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键手动复位,如图3所示。RST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
9
端,复位信号是高电平有效.这次采用的是手动复位,复位通过电容C3,C4和电阻R1,R2来实现,按键手动复位是图中复位键来实现的。
图 3 晶振与复位电路
3.3.3 键盘部分
键盘是由一组按压式或触摸式开关构成的阵列,是一种常用的输入设备。键盘可分为编码式键盘和非编码式键盘两种。
1.编码键盘通过硬件电路产生被按按键的键码,这种键盘所需程序简单,但硬件电路复杂、价格昂贵通常不被单片机系统采用。
2.非编码键盘常用一些按键排列成行列矩阵,其硬件逻辑与按键编码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而要由所用的程序来决定。非编码键盘的硬件接口简单,但是要占用较多的CPU时间,通常采用可编程键盘管理芯片来克服这个缺点。本设计使用两种按键,一种是按键式非编码键盘和轻触式非编码开关。
10
图 4 键盘电路
3.3.4 LCD显示电路
LCD的8根数据线与P1口相连,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R/W为读写信号线,RS与P2.0相连,由P2.0控制LCD的写指令或写数据操作。R/W与P2.1相连,由P2.1决定是读操作还是写操作。E端为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E端与P2.2相连。
图5 LCD显示电路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音乐盒的设计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