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可用相似的分析方法,解释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下降的现象。 ??(4)举例说明毛细现象的应用:

??纸张、棉花脱脂后能够吸水的原因在于其内部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到毛细管作用。 ??田间农作物的重要管理措施是锄地松土,防止土地板结,其目的是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使地下水分不会快速引上而蒸发掉。 ??(三)课堂小结

??1.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有收缩的趋势,液面内相邻两部分之间的彼此相互吸引力

叫表面张力。

??2.液体与固体接触的表面存在着附着层,由于附着层有收缩和扩展两种趋势,形成

液体对固体有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3.毛细现象是液体对固体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在细管中的体现。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

中经常出现。

第十章、1功和内能 2、热和内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 2.理解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改变内能两种方式及内能改变量度.

2、对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内能是等效的理解.

三、教具

细铁棒、铁锤、洒精灯、木块、厚壁玻璃筒(带活塞)、硝化棉、乙醚、学生每人

准备一小段钢丝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

师:什么是物体的内能?

生: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师:什么叫分子的动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

生: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师:什么叫分子的势能?它和哪些因素有关?

生: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师:物体的内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得出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2.问题讨论,引入新课 师: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 〖学生讨论??〗

生: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 师: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

26

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

〖学生讨论??〗

师: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改变内能的方法.

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学生都拿出准备好的钢丝).现在,请大家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可以边想边试,同学之间可以交流,尽可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一边想办法,一边做实验,一边讨论. 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

师:大家把自己的办法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能想出多少种办法. 归纳一下,大体上能找出上面的几种办法.

教师把学生得到的办法简要地写在黑板上,书写时最好能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

3.知识的提练

师:刚才同学们能想出许多的办法来,现在我们再把这些办法比较一下,看看它们之间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看书.

约五、六分钟后,师:请大家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刚才我们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

经过讨论,生: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体验一下,做功改变内能的例子.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课本38页的实验.

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若学生能做成功,为了增强效果,教师可以做一下对比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

如果学生没有一下子成功(多数失败原因是动作慢),请其他人和他一起分析原因,一定会有不少学生提出他的动作慢了!!再让其按照大家的建议重新做.

师:刚才两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不同?

启发学生讨论:动作快,时间短,气体没有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温度会突然升高,至乙醚的着火点,它便燃烧起来.而动作慢时,时间较长,气体与外界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它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太多,达不到乙醚的着火点,则不燃烧.

师生共同阅读课本39页实验,分析气体对外做功的情况. 2.问题讨论,引入新课

师: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 〖学生讨论??〗

生: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 师: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

〖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得出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二、新课教学

27

1.提出问题

师: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改变内能的方法.

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学生都拿出准备好的钢丝).现在,请大家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可以边想边试,同学之间可以交流,尽可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一边想办法,一边做实验,一边讨论. 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

师:大家把自己的办法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能想出多少种办法. 归纳一下,大体上能找出上面的几种办法.

教师把学生得到的办法简要地写在黑板上,书写时最好能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

3.知识的提练

师:刚才同学们能想出许多的办法来,现在我们再把这些办法比较一下,看看它们之间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

师:同学们还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呢?

多个学生:柴油机工作中的压缩冲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锯木头,锯条会很烫;冬天,手冷时,两手互相搓一搓;古人钻木取火等等.

师:我们现在再来体验一下,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情况.给大家一段细铁棒和酒精灯,请哪位同学来给大家做个演示.

学生上台做实验.把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法和体会告诉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些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

归纳后,教师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新知识的深入探讨 (1)内能改变的量度

师: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9页5、6两段,然后归纳出来.

3、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目的 1.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有多种,对应不同运动形式的运动有不同形式的能,

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进一步掌握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了解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意义 3.运用公式△U=W+Q分析有关问题并具体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热力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能量守恒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问: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具有机械能?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分析下列特殊情况:

①如果物体只与外有热交换,没有做功,外界传给物体4J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多

28

少?物体若向外界传出了4J热量,物体内能如何变化?

结论:在没有做功情况下,物体与外界间传递热量Q,物体内能变化为 △U,则△U=Q,为了在此表达式中能反映物体对外界是吸热不是放热,作出规定:吸热Q取正值,放热Q取负值,由此可知:物体吸热,内能增加,放热,内能减少。

②如果物体和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当外界对物体做了10J功,物体内能增加了多少?当物体对外做了10J功,物体内能又如何变化?

结论:在无热交换情况下,△U=W(对外做功时,W取负值)

③如果物体内能在改变的过程中,既有热传递又有做功,例如外界对物体做了10J的功,同时物体吸收4J热量,物体的内能如何变化?

④又如,外界对物体做10J功,物体放热4J物体内能又如何变化?又物体对外界做了10J功,物体吸热4J,物体放热4J物体内能又如何变化? 综上所述:

在能的转化转移过程中,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量,那么外界对它做多少功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如果它既没有对外做功,外界也没有对其做功,则它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用△U表示物体内能的增量,用Q表示吸收的热量,用W表示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那么:△U=Q+W

上式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例]一定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2.6×105J的热量,内能增加了4.2×105J,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解: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W=△U-Q=4.2×105J-2.6×105J=1.6×105J 2.能的转化

课件展示,举例说明物体的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种对应的能 机械运动――机械能 热运动――内能

电荷运动――电能 化学运动――化学能 生物运动――生物能 原子核内部的运动――原子能 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可互相转化(自由落体运动)

机械能可以与内能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消耗了机械能通过做功的形式转化为内能;热机中的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把气体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其它形式有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如电流通过导体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炽热的灯丝发光,又把内能转化成光能;燃烧时,把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3.能量守恒定律

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众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4.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1第七自然段,讨论:第一类永动机是否真的能永远运动下去? 分析课本图11-11提供的一种永动机的设计方案,指出它不可能持续运动的原因:虽然右边每个球的力矩大,但球的个数少,左边的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然小,但是球的个数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停在图中所画的位置上。

通过课件展示历史上几种永动机的设计图,指出:不消耗能量的机器从来没有制成功过。

能量不能创生,工程技术的任务在于设法找出合理利用能源途径和减少能量损耗,而不是去研制永动机。

三、布置作业 P83 2、3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29

教学目标 ①、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展简史, ②、了解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以制成。 ③、了解热传导的方向性, ④、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方法,以及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 ⑤、了解什么是能量耗散 教学重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所反映出的热现象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教学难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所描述的 \不发生其他变化\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器材

多媒体演示系统、自制电脑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①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②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没有制成? ③能量守恒定律是怎样表述的? 2、引入新课

教师说明:在能量守恒定律中,存在着能量的 \转移\和 \转化\,具体到热力学第二定律,内能和内能之间存在着\转移\以及内能和机械能之间也存在着\转化\的过程,引入课题:热力学第二定律。

二、新课教学 (一)内能的转移

内能转移实质就是热传递。

举例:1 冰箱中的冰激凌在停电时的融化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融化的原因。 (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2 冰箱里的冰激凌在冰箱正常工作时并没有融化。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这种说法是否妥当。 如果不妥当应该怎样说。

从而得出所谓的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需要其他的物理过程参与。

(以模拟动画说明内能转移过程的方向性) 得出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

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变化。 内能转移过程的方向性

说明: 不产生其他变化是指没有其他物理过程参与 (二)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说明人们开始了热机理论的研究,(\热机\就是一种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

1824年,卡诺在《论火的动力》中指出 \凡是有温度差的地方就能够发生动力\1834年,克拉珀龙把卡诺这一思想几何化为\卡诺循环\

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Q,其中一部分对外做功W,另一部分被释放给低温热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Q1 = Q2 + W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6)在线全文阅读。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精品教案(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0771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