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数据校验:
数据校验也可在串行模式下进行,在这个模式下,在一个写周期中,通过输出引脚MISO串行回读一个字节数据的最高位将作为最后写入字节的反码。 (8)STC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
STC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由STC89C51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外围电路包括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两部分。
1时钟电路:时钟电路为单片机产生时序脉冲,单片机所有运算与控制过程都是○
在统一的时序脉冲的驱动下的进行的,时钟电路就好比人的心脏。同样,如果单片机的时钟电路停止工作(晶振停振),那么单片机也就停止运行了。当采用内部时钟时,连接方法如下图所示,在晶振引脚XTAL1(19脚)和XTAL2(18脚)引脚之间接入一个晶振,两个引脚对地分别再接入一个电容即可产生所需的时钟信号,电容的容量一般在几十皮法,如30PF。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向放大器,输入端为芯片引脚XTAL1,输出端为引脚XTAL2。而在芯片外部XTAL1和 XTAL2之间跨接晶体震荡器和微调电容,从而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外接晶体(石英或陶瓷,陶瓷的精度不高,但价格便宜)振荡器以及电容C1和C2构成并联谐振电路,接在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 C1和C2的大小会对振荡器频率的高低、振荡器的稳定性、起振的快速性和温度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在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时取C=30+/-10pF,陶瓷振荡器时取C=40+/-10pF,典型值为40pF。在设计电路板时,振荡器和电容应尽量安装得与单片机靠近,以减小寄生电容的存在,更好的保障振荡器稳定、可靠的工作。在任何情况下,振荡器始终驱动内部时钟发生器向主机提供时钟信号,因为时钟发生器的输入是一个二分频电路,所以对外部振荡信号的脉宽无特殊要求,但必须保证高、低电平的最小宽度。
2复位电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分上电复位和按键手动复位。它是利用外部复位○
电路来实现的。当Vcc上升时间不超过1ms(RC=τ),振荡器启动时间不超过10ms。在加电情况下,这个电路可以使单片机复位。在加电开机时,RST上的电压从Vcc逐渐下降,RST引脚的电位是Vcc与电容电压的差,RST上的电压必须保证在斯密特触发器的阀值电压以上足够长时间,以满足复位操作的要求。按键电平复位是将复位端通过电阻与Vcc相连。在按键电平复位和按键脉冲复位两种简单的复位电路中,干扰易串入复位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单片机的错误复位,但会引起内部寄存器错误复位,这里可在复位端引脚上接一个去藕电容。需说明的是,如复位电路中R、C的值选择不当,使复位时间过长,单片机将处于循环复位状态。
为了使用方便和设计电路简化及设计要求,我们采用上电复位和按键电平复位相结合的方法。复位后,单片机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并初始化一些专用寄存器
17
为复位状态值,受影响的专用寄存器如下表所示:
表2.2.7.1 专用寄存器状态表
寄存器 PC ACC PSW SP DPTR P0 -- P3 IP IE TMOD 状态 0000H 00H 00H 07H 0000H FFH xxx00000H 0xx00000H 00H 寄存器 TCON TL0 TH0 TL1 TH1 SCON SBUF PCON 状态 00H 00H 00H 00H 00H 00H 不确定 0xxx0000H
R2R1S1SW-PB123VCC4567C3891011121314C715WR16RD1733pF18Y11920C111.0596MHz33pFP1.0VCCP1.1P0.0(AD0)P1.2P0.1(AD1)P1.3P0.2(AD2)P1.4P0.3(AD3)P1.5P0.4(AD4)P1.6P0.5(AD5)P1.7P0.6(AD6)RSTP0.7(AD7)P3.0(RXD)EA/VppP3.1(TXD)ALE/PROGP3.2(INT0)PSENP3.3(INT1)P2.7(A15)P3.4{T0}P2.6(A14)P3.5(T1)P2.5(A13)P3.6(WR)P2.4(A12)P3.7(RD)P2.3(A11)XTAL2P2.2(A10)XTAL1P2.1(A9)GNDP2.0(A8)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 图2.2.7.1 单片机最小系统 18
AT89S51AT89S51
第3章 软件系统设计
软件设计由主程序,键扫描子程序及若干功能模块子程序组成。其中主控制器子程序包括A/D转换子程序(水位、水温),键盘处理及显示子程序,加热控制子程序(使用输出比较功能),漏电保护子程序等组成。主程序要先初始化系统的工作参数,主要是单片机的定时器,COP模块、A/D转换、端口、键中断等的工作模式参数设定,之后系统主程序循环调用各个功能模块子程序,对相关事件的处理依靠标志位和判断标志位实现。
3.1 主程序流程框图
Y 开始 按默认值运行 ① N 温度键按了吗?
设定温度范围 以新的设定值运行
N
Y 温度键按了吗?
图3.1.1 主程序流程框图
19
致 谢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志勇老师和谢四莲老师。本课题是在王老师、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我整个的毕业设计制作过程中,受到两位老师很多的帮助。从设计的选题、研制计划的安排到设计的具体过程,两位老师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明的学术思想,谢老师事必躬亲的工作精神、和宽人律己的高尚品德深深打动着我,使我倍受教育。值此毕业设计完成之际,谨向王老师、谢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再一次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为学生营造的浓郁学习氛围,以及学习、生活上的无私帮助!
同时感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通信与控制工程系的所有教师对我的学业和成长付出宝贵的时间和辛勤的汗水;感谢07级通信工程本一班的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上给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衷心的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学生签名: 日 期:
20
参考文献
[1] 吴国经.单片机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0.
[2] 张振荣.MCS-51单片机原理及实用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10-13.
[3] 沈红卫.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0-35.
[4] 肖洪兵.跟我学用单片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100-103. [5] 楼然苗.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50-60.
[6] 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14-17.
[7] 张丰.电子开发论坛[EB/OL].
http://bbs.dzkf.net/pub/txt/9888.html,1996-8-14.
[8] 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
版社.1996:80-88.
[9] 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71-76.
[10] 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51-59. [11] 张友德,涂时亮,陈章龙.MC68HC08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上海: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1:16-18.
[13] 刘筱明.电脑电热水器继电器非正常状态下的保护措施[D].广东顺德万和电器
有限公司. 1999.
[14] 李建事.陈刚. 家用电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制作与检修[M]. 上海:上海交通
大学出版社.1998:22-30.
[15] 杨宁. 单片机与控制技术[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33-36. [16] 付家才.单片机控制工程实践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2-45.
2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基于STC89C51单片机的智能电热水器的设计--毕业设计(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